小时候,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电视里播放抗战片,中国军队总是把日本人打得像猪头一样,结局都是中国人战无不胜。
书本上也写着,中国是二战的赢家,日本人是战败国。
但日本经济为什么比中国强大,对中国还无偿援助,提供低息贷款,比如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地铁一号线、武汉长江二桥、上海宝钢等,都有日本的贷款援助。
而且,90年代,日本商品在中国广受追捧。92年时,我爸买了松下电视机和录像机,让周围邻居很是羡慕,过了一年,我爸又买了一辆本田王摩托车,骑在路上一路吸引目光。
明明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看起来像是输家,而日本打输了二战,为什么跟打赢一样,经济这么强大,甚至连房地产泡沫破灭,依旧还是世界强国。
后来,上大学时,别人在寝室里狂打游戏,我在寝室狂看经济学、政治、历史书籍,终于,让我找到答案。
一个稀缺性的时机,正好碰到朝鲜战争。
一个稀缺性的优势,正好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
两个稀缺性合在一起,让战败后的日本,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重新成为亚洲最强大国家,还成为G8(八国集团,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八个国家)的创始国。
一
意外的朝鲜战争
日本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国家。
虽然多灾多难,时不时地震、海啸、台风的,但还是受到老天眷顾。
历史上,蒙古人两次攻打日本,都因为飓风原因,登陆失败。当时的蒙古人有着世界上最彪悍的骑兵和海军舰队,连欧洲人都被打的一听“黄祸”,就吓得直哆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狂妄的日本人,被美国投了两颗原子弹后,只好投降。
战败后的日本,经济处于崩溃。你想啊,以前整个日本工业是为军事服务的,造枪支大炮,战争结束,这些工厂就处于停工状态,工人全部失业。还有,几百万退伍归国军人也找不到工作。
下图,1946年,东京银座
同时,日本又陷入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粮食短缺,因为从台湾和东南亚的粮食被切断,本土的又不够吃。
喜欢日本清酒的朋友,可能还听说过一种叫三增酒的清酒,就是那时,日本粮食缺少,但酒又不能不喝,于是,酿造时加入很多酿造酒精。
战后的日本,经济崩溃、灾荒频出、社会瘫痪,老百姓根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这时候,朝鲜战争意外爆发,本来是朝鲜和韩国的内战,两个国家小闹闹。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演变成国际性战争,中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卷入。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日本离朝鲜半岛最近,就成为联合国军的军工厂。这下可好,日本工厂以前为日本侵略军生产武器,现在转而为联合国军制造弹药火炮。
原来,日本工人们还处于失业状态,军事订单一来,就有了工作岗位,退伍军人们也有了活干。粮食问题,随之迎刃而解,有钱了随便买啊!
结果,朝鲜战争打了三年,日本大赚三年。原本经济崩溃的日本,慢慢恢复元气,走出战后最灰暗的阶段,史称“朝鲜战争特需景气”。
一场稀缺意外的战争,挽救了日本经济,还送给日本一个战后重建的“第一桶金”。
但如果,朝鲜战争晚十年爆发呢,很多事情又很难想象。
二
完整的工业体系
如果说,朝鲜战争的意外爆发,是上天馈赠给日本。
那么,还需要日本有能力接住。
无疑,日本是幸运的。
日本保留了完整的制造业工业体系。
历史上,战胜国对于战败国从来不会手下留情,同样作为战败国,德国就没这么幸运。
苏联占领德国,把德国先进的机器设备,一搬而空,全部运回苏联。美国占领德国后,一股脑儿把德国的优秀人才、科学家,收罗一空,送回美国。
留给德国人的,仅仅一片废墟,没人才,没机器。别看德国现在这么繁荣,当初真是从零起步,一步步打拼回来的。
而日本,说是驻日盟军司令部管理,实际上是美国一家管理,其他国家都忙着本国重建。
二战后,美国基本上是把日本当做自己的地盘,也不存在抢人才抢机器的现象。所以,为日本保留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优秀的人才队伍。
本来,美国是要清算日本的战争罪行,政治上,设立军事法庭,审判战犯,同时,重新制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制度,进行土地改革。
经济上,日本当时有四大财阀,三菱、三井、住友、安田,也就是大型的集团公司,就像中国的万达、海航,涉及多个产业,是巨无霸企业。
三菱这些公司,也是为侵华日军制造枪药弹炮的公司,日军著名的零式战斗机,就是三菱造的。
所以,二战后,美国在日本实行财阀解体政策,要把这些大公司集团拆散掉,变成一个个小公司。
结果,刚拆了几家大企业,朝鲜战争就爆发,美国一看,打仗要紧,就停止拆分,转而让这些大企业,为联合国军生产军事武器。
而三菱这些公司,原本就是生产军火的,生产起飞机坦克来,驾轻就熟,同时,也能研究本来美国禁止的高新技术。
这样,这些巨头公司赚到大笔钞票,还进一步掌握了最新的科技发明,为后面的民用产品制造(比如汽车、家电)奠定了基础。
上天给了日本一个稀缺时机(朝鲜战争),恰好日本又拥有稀缺性优势,一个完好无损的制造工业体系,正好承接住无数的军事订单。
如果换了德国,恐怕德国人再勤劳,也白搭。整个亚洲,当时也只有日本拥有完整的制造业,具备大量生产军事武器的基础。
机会来了,也得有能力接住啊!
三
贸易立国
朝鲜战争结束后,军事订单逐渐消失。
但短短几年间,日本这些巨无霸公司,尽管有些被分拆,但依靠军火利润,实力比二战时还要强大。日本也从泥潭中爬起来,初步展现出强国风范。
这时,日本根据自己当时日益明显的稀缺性优势——强大完整的制造业工业体系,树立了“贸易立国”政策。
环顾当时的亚洲,中国还是个农业国,在玩“大跃进”,未来的“四小龙”,香港百废待兴,韩国、台湾,工业要从零开始,新加坡还是马来西拉的一部分,忙着内部吵架。
印度和巴基斯坦急着打仗(克什米尔),其他国家在闹独立,比如印度支那战争。
也只有日本一家拥有工业产品制造能力,也只有日本没有烦心事,没有军事开支,(美国负责日本军事防务,第七舰队就驻扎在日本)。
于是,日本可以一门心思地发展经济,比如汽车、家电、钢铁、成套机器等。
不得不说,做生意“先走一步”,是会赚到无数钞票的。
当美国的产业要升级,发生全球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日本的强大制造业优势,正好承接美国的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赚取大笔的加工费。
到了亚洲各国政局稳定,老百姓要过好日子时,日本正好可以出口电视、收音机、汽车这些生活商品。
对于要发展经济的国家,日本又可以出口钢铁、机器设备等。这些都为日本赚取了无数的利润。
有产品、有销路,还没有竞争对手,日本想不发财都难!
四
学习他人所长
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情绪会比较复杂。
但不管怎么样,学习对方厉害之处,才是王道。
把对方的优秀、先进的地方,学过来,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这样自己才会强大。
其实,日本人以前,弱小得像是个受气包,但明治维新后,发愤图强,只要厉害的都要学习,这才成为世界强国。
看看日本的威士忌产业,从英国偷学过来的酿酒技术,结果现在成了,世界威士忌巨头之一。你可以查下,一瓶顶级的山崎威士忌,现在炒到多少价格了。
原本,日本是没有威士忌的!
有些爱国,是很可怕的,极端盲目的情绪宣泄,会遮盖你原来理性的判断,让你做出失误的决策。
真正的爱国,是学习他国的先进之道,来强大自己的国家,而不是砸日系车、日本店。
更何况,越是标榜自己爱国的人,往往最终越不爱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