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狐

作者: kancy | 来源:发表于2017-08-26 14:21 被阅读0次

    海阳秧歌素材的古典展现

    ——舞蹈《翠狐》的评论

      这是一部由编导田露以山东海阳秧歌为动作素材编创出来的民间女子独舞。这部抒情类的作品中的“翠狐”源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形象,编导运用山东海阳秧歌肢体动作生动形象表现了一个降至凡间想要做人的小翠狐的喜怒哀乐。作品以其古典文学的人物形象内容与民间素材的巧妙运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该作品在以下几个方面甚妙:

    从民间舞蹈动律中塑造古典形象

      舞蹈中的形象虽源于古典名著的形象,但是编导在区域题材的基础上巧妙运用大量山东海阳秧歌动作元素中“拦”、“探”、“拧”、“波浪”的动作并发展变化,塑造了一个个性逼真灵动的“小狐狸精”的形象。如作品快板中扇子与身体在上下空间大幅翻转舞动加之滚地动作,始终未脱离海阳秧歌中的一探、二拧、三道弯的基本动作要领和韵律。灵动的眼神,动静鲜明的肢体动作,干净利落的脚下碎步,准确抓住了仙狐的活泼娇羞与妩媚的质感。深刻地将汉族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内心纠结感似狐似人地表现出来,反映了山东地区女性的精神意志,从而整部作品被提升到了一个体现山东海阳文化的文化传统表现层面。因此,作品较为成功的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舞美道具和的巧妙运用

      舞蹈演员出场时,舞台灯光昏暗烟雾缭绕,营造了一个诡异且充满仙气的意境,让观众迅速置身于神幻的情境中。舞者身着一袭翠绿服装,头戴狐狸发饰从舞台后方上场口斜线碎步出场,伴随着奇异古怪的音乐,手中绢巾随风摆动,好似一只来自仙境的狐仙降至凡间。到了快板,舞者对于扇的运用形象巧妙。“扇”的前身是“香”,舞者开扇合扇舞动之中无形地增添了舞台香烟袅袅似凡似仙的氛围,再加上善于身体远近关系的调整做出大量“圆”的动作,成功塑造了一个活泼灵动的翠狐形象。

    情感变化与音乐紧密结合

      这部作品并非采用大喜大悲两种单一模式,而是随剧情发展需求与整个情节统一在一起。作品分为慢板——快板——慢板三段式结构,第一段慢板舞者伴随戏曲中模仿狐仙的声音俏皮舞动,表现了刚刚降至人间的小翠狐的欢喜与新奇。这时的情感表达方式较为舒缓柔媚,将狐仙的形象明朗的展现给观众。到了快板音乐旋律采用清脆的打击乐,节奏明显加快,灯光变亮,人物情感表达达到高潮,伴着戏曲的锣鼓声舞者逐节而动,扇绢“肆意”在空中飞舞,舞者时而快速旋转,时而轻松跳跃,表达了狐仙在凡间的愉悦之感。到了作品后段音乐再次放慢,舞者上半身动作幅度逐渐变小,舞者脚下碎步不断在舞台上似仙般“游动”,表现了翠狐对人间的留恋之情,给人观众以无限的回味。

      总体来看,编导巧妙运用民间舞蹈素材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塑造古典形象,给观众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提升了当代民间舞蹈的舞台作品文化风格。胶州秧歌中典型狐狸动作的展示与古典文学名著中“翠狐”形象的完美融合,成功地塑造了翠狐形象。从广义上讲,编导也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间接展示了山东老百姓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无形中将作品提升到了一个承载文化内涵的层面。这让我联想到当今舞坛中大量出现的一些过于偏重情感表现或是叙事而忽略主题升华的舞蹈作品。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深刻反思一下舞蹈创作应追求的最终价值意义,从而指引我们往正确的编创或是欣赏轨道上前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翠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gm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