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作者: 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21-09-28 00:25 被阅读0次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学习《公冶长篇》第17章——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从越石父与晏婴绝交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这一章是夫子在评价齐国大夫晏婴,他和子产一样,都是得到夫子高度评价的春秋时期的贤相。

《孔子家语·辩政》上说:子贡发现夫子对子产和晏子特别推崇,就请问夫子原因为何?夫子答说:“夫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晏子于君为忠臣,而行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

子产在治理民众上是善施恩惠的领导人,在学问上是博学多闻的君子;晏子在事奉君主上是尽心尽力的大臣,在行为上是恭谨机敏的君子。

因此夫子都以兄长相待,从心里爱戴和尊敬他们。由此可见子产和晏子在夫子心目中的地位。子产的惠主、博物,上一章我们已有一些认识,这一章我们就来看看晏婴身上“恭敏”的特质。1:25

与子产不同,夫子没有直接评论晏婴的为政之道,而是特别举出他的交友之道,以此来彰显他“恭敏”的为人品格,这表现在他“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上。后人对此有两种解法,

一是说:“晏婴特别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越久,别人越发尊敬他。”

另一种是说:“晏婴虽然与人交往很久,却仍能对朋友敬意不衰。”

两种说法看似不同,实则都在凸显晏婴谦下恭顺、仁爱敬慎的德行修为,总以爱敬之心待人,别人也自然会敬爱他。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2:21

说到晏婴的“善与人交”,《史记·管晏列传》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叫越石父的贤人,因事被捕。晏子在路上遇见了他,就解下驾车的一匹马,将他赎出。然后,带越石父回到家中,没有和他说什么,就径直进入内室,很久才出来。这时,越石父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冠道歉说:“婴虽不仁,可也算帮您脱离了困境,您为何急着要和我绝交呢?”越石父说:“我听说君子可以受委屈于不知己者,而不能受委屈于知己者。刚才我之所以被捕,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我;您既然很清醒,把我赎了出来,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被他们抓走呢!”晏子非常惭愧,于是待他为上宾。3:26

这件事颇耐人寻味,我们看,晏子最初是看重越石父之贤,才果断将他从牢狱之灾中解救出来,可说是一见面就尽了朋友之谊;可是回到家中,却没有和越石父做更多交流,而是留他一人独处,这又有失待客之礼。我们无法知晓晏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只能略加揣测,或许晏子是觉得自己解救了越石父,而有恩于他,越石父理应对自己感恩戴德,而自己怎么对待越石父则无关紧要。但或许就是这一念的轻忽不敬,才让越石父决定和晏子绝交。开始时,晏子并未意识到自己犯了什么错,当越石父说出一连串绝交的理由后,晏子才惊觉过失,惭愧不已。可以说,越石父这是给晏子上了一堂交友之道的课,而这堂课的关键就是一个“敬”字。不知晏子是否是从这堂课上领悟到交友之道的真谛,此后便“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我们看到,历史上确有晏子交友广泛的记载,他的朋友遍及各诸侯国,上至公卿大夫,下至乡野名士,就连孔子和他的弟子都是他的好友,可见晏子是把这个“敬”字做到了家。5:00

2、如何在朋友之交中培养敬心?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能成为朋友,多是因为志同道合、情意相投。刚开始交往时,大多能看到彼此身上的优点长处,因此才彼此仰慕,心生敬意。但相处时间长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发生种种“交久敬衰”的状况。比如,有的朋友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无事不知,因为太过熟识、太过亲近,相处也变得很随意,对朋友的帮助与付出也觉得理所当然,不知不觉就失去了应有的感恩与礼敬。还有的人总以自己的喜好去观察朋友,要求朋友,很容易发现朋友的缺点,于是,那些曾经闪闪发光的优点就被这些缺点障蔽掉,慢慢地,心中对朋友的仰望、敬意也随之消减。因此,程子说:“人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朋友之间相处久了,心中的敬意还能保持不衰,甚至有增无减,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番扎实的修炼。6:20

我们可以先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容易发现别人的过失,而不是发现闪光点?

一般来说,朋友之间由于互相信任、彼此依靠,心中有什么苦乐都可以向对方倾诉,有什么情绪都向对方宣泄,因此,朋友之间几乎是透明的,很容易在彼此面前暴露不好的一面。再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交往共事中,朋友难免有出差错、做错事的地方,如果一错再错,我们可能就会给对方贴个标签,觉得他就是那种人,就是有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很少会想:我真的了解他吗?真的能看清他的所作所为,尤其是他的用心吗?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以为自己非常了解一个人,可是后来出了一件事情,才发现并不真的了解他。还有,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误会一个人,可是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却猛然发现:哎哟!原来他并不是那样的,是我误解了他。所以,生命中发生的很多很多事情,实际上都在挑战我们——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真相,可是实际上,真相远远不是那样的!所以,真的要了解我们的朋友,就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执取,去聆听朋友的心声,去多角度地看待发生的事情,千万不能著在自我的感觉中,困在固有的认知里,认为我就是那个了解真相的人。我的老师曾说:“一定要不停地学习了解别人,别人的心对我们来说都像一本书一样。人们之间为什么会有误会?为什么会有争端?就是大家都对自己看到的那一部分特别执着,而不去看一看可能那个人很善良,真的很善良,或者可能我看到的只是非常局部的部分,更深邃的东西我应该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8:42

的确,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如果不去用心观察他人的好,发现他人的美,我们的心就会慢慢变得很麻木,很漠然,家人朋友也会变成“熟悉的陌生人”。对此,我的老师提醒说:“就像中秋的明月,每一年看它大家都觉得是新的,不会觉得:啊!去年中秋的月亮又出来了。人与人之间,虽然在一起很久很久了,你也可以像刚刚遇到一样珍惜他,好好用最真诚的心帮助他离苦得乐。”朋友之间若想一直保持着像看到中秋的一轮明月般欣喜、宝爱的心情,就是不能让自己的心陷入平常凡庸的感受中,而是要不断发现他人的美善,不断增长对他人诚挚的恭敬心。《论语·泰伯篇》第五章记录了一段曾子忆念老朋友颜回的话:“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曾子说这段话时,颜回已经去世,但他会常常思念颜回这个老朋友,只要一想起颜回,心中就涌动着对老友无限的怀念、崇仰之情。颜回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颜回的为人品格、道德学问,都深深烙印在曾子的内心深处,化为他勇猛实践仁道的强大动力。时间愈久,崇敬愈深。颜回高洁的德行固然令人仰望,曾子心中对老友的忆念更是常念常新、与日俱增,这也令人感动不已!谁不向往如此令人难忘的友情呢?而要想拥有岁月虽流逝、情感却越来越深刻真挚这样一份友情,就让我们从这个“敬”字开始做起吧!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 、从越石父与晏婴绝交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学习晏婴谦下恭顺、仁爱敬慎的德行修为,学习他总以爱敬之心待人,别人也自然会敬爱他。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如何在朋友之交中培养敬心?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能成为朋友,多是因为志同道合、情意相投。刚开始交往时,大多能看到彼此身上的优点长处,因此才彼此仰慕,心生敬意。但相处时间长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发生种种“交久敬衰”的状况。比如,有的朋友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无事不知,因为太过熟识、太过亲近,相处也变得很随意,对朋友的帮助与付出也觉得理所当然,不知不觉就失去了应有的感恩与礼敬。还有的人总以自己的喜好去观察朋友,要求朋友,很容易发现朋友的缺点,于是,那些曾经闪闪发光的优点就被这些缺点障蔽掉,慢慢地,心中对朋友的仰望、敬意也随之消减。因此,程子说:“人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朋友之间相处久了,心中的敬意还能保持不衰,甚至有增无减,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番扎实的修炼。

一般来说,朋友之间由于互相信任、彼此依靠,心中有什么苦乐都可以向对方倾诉,有什么情绪都向对方宣泄,因此,朋友之间几乎是透明的,很容易在彼此面前暴露不好的一面。再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交往共事中,朋友难免有出差错、做错事的地方,如果一错再错,我们可能就会给对方贴个标签,觉得他就是那种人,就是有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很少会想:我真的了解他吗?真的能看清他的所作所为,尤其是他的用心吗?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以为自己非常了解一个人,可是后来出了一件事情,才发现并不真的了解他。还有,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误会一个人,可是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却猛然发现:哎哟!原来他并不是那样的,是我误解了他。所以,生命中发生的很多很多事情,实际上都在挑战我们——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真相,可是实际上,真相远远不是那样的!所以,真的要了解我们的朋友,就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执取,去聆听朋友的心声,去多角度地看待发生的事情,千万不能著在自我的感觉中,困在固有的认知里,认为我就是那个了解真相的人。我的老师曾说:“一定要不停地学习了解别人,别人的心对我们来说都像一本书一样。人们之间为什么会有误会?为什么会有争端?就是大家都对自己看到的那一部分特别执着,而不去看一看可能那个人很善良,真的很善良,或者可能我看到的只是非常局部的部分,更深邃的东西我应该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

相关文章

  • 《论语》公冶长篇17/28

    2021.11.23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晏平仲善...

  • 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17:晏婴与朋友們......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出自《論語·公冶长5.17》)這十一個字,如果...

  • 051.久而敬之:人生何必如初见,但求相看两不厌。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交朋友,交往越久,越受人尊敬。” “久而敬之”有两种理解...

  • 每天都论语~公冶长篇

    6/5~49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交朋友,交往越久,越受人尊敬。” 子曰:“...

  • 《辜鸿铭讲论语》5.16-5.18

    5.16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姓晏,名婴,字仲,平是谥号。 翻译:孔子说:“晏婴善于与人...

  • 从晏子身上学到的交友之道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往,相识时间久了,别人更加尊敬他。” 晏平仲:名婴...

  • 善与人交

    【原文】 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论语·公冶长第五》) 【注释】 (1)晏平仲:齐国的...

  • 靳大成【论语通读】25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孔子说:晏平仲这个人,很善于与人交往,时间越久就越能得到人家的尊敬。 子曰:“...

  • 20160429论语5.16学习心得(111)

    【原文】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相交越久,越发恭敬别人。”...

  • 论语5.16

    【原文】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相交越久,越发恭敬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kl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