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姓晏,名婴,字仲,平是谥号。
翻译:孔子说:“晏婴善于与人交往,即使他跟别人交往的时间长了,晏婴还是一样敬重别人。”
久而敬之,有两种说话,一种说法是别人跟晏婴相处久了,更加敬重晏婴。另一种说法是晏婴跟别人相处久了,反而更加敬重别人。可能第二种说法更能显示晏婴高贵的品质。
与人交往,日久见人心。只有时间长了,才能考验友谊,才能显得朋友之间的珍贵。
5.17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臧文仲:姓姬,名辰。居蔡:居,作动词用,蔡,在这里指蔡地的大龟。山节藻棁(zhuo):节,斗拱,棁,梁柱。在斗拱上画山景,在梁柱上画水藻。知:同智,明智。
翻译:孔子说:“臧文仲给自己养的蔡地大龟建了一间房,房间的斗拱上画了山景,梁柱上画了水藻(这些是皇帝的祠堂才能供奉的),象这样还能说他是一个明智的人吗?”
一个明智的人不能做一些违反礼规的事,不能做僭越自己身份地位的事。
5.18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子文:縠(gou)於(wu)菟(tu),姓斗,字,子文。
翻译: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几次被任命为令尹,却没有沾沾自喜;几次被离职后,也没有感到愤愤不平。不做令尹时,会将自己的政策向新来令尹交待清楚。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个人能尽职尽责。“子张又问:”可以说他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判断他是个仁德的人呢?“子张又问:”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陈子文尽管有家产万贯,他还是放弃了财产离开了齐国。到了其他国家,又说‘这个国家的人跟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又离开了这个国家。又到另一个国家,他又说‘跟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又离开了这个国家。你认为陈子文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 说:“他是一个纯粹高尚的人。”子张问:“算得是仁德的人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判断他是个仁德的人呢?”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最高做人标准,一般人很难达到。像令尹子文只是在尽忠方面做得好,不能算作仁德;像陈子文,只是纯粹清高,不与弑君者同流合污,也不能算是仁德之人。仁德之人是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的人,只能是理想中的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不可能成为孔子眼中的仁德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