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抄,奇才黄观

摘抄,奇才黄观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3-11-30 10:30 被阅读0次

    公元1364年,在那个元明两朝更替的时代,黄观出生在安徽池州的一个家庭。父亲黄古是一名书生,因家中贫困没有能力娶妻,不得不入赘许家。因此,黄观出生后便随了母亲的姓,原名叫许观。直至高中状元后,才得以恢复父姓。

    而彼时,男子如果是赘婿,就意味着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如同家奴,不仅自尊受伤害,同时还要无端遭受别人的歧视。因此,黄观在很小时,就从乡亲们的流言蜚语中,得知父亲的日子并不好过,眼下的处境不如表面光鲜。

    但他似乎只能心疼,因为现实让他无力辩驳。不过虽然父亲身份卑微,但喜好读书,无形中影响着黄观。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下,渐渐地黄观也喜欢上了阅读,并期待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为父亲争一口气。

    而当时的朝堂政治腐败,许多底层群众不满元顺帝的统治发起了战争。此时,担任翰林待制的黄冔(xǔ)因躲避战争,便回到了池州开学馆教人读书。因此,小黄观有了上学的机会。

    期间,他不仅展现出极其勤奋的品质和热爱读书的态度,而且还对治国之道十分感兴趣。所以深得黄冔喜爱,经常夸赞他是为国而生的栋梁之才。

    可这段师徒情谊并未维持太久,公元1368年,朱元璋带兵北伐,在乱世中夺取政权,建立明朝,即现在的南京。黄冔得知此消息后,竟为了表达对元顺帝的忠诚,选择投井自尽。

    他坚定的气节深深地影响了黄观,自此少年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成为像老师一样的忠义之臣。

    日子一天天过去,黄观在天赋和努力的加持下,不断提升学识鞭策自己。公元1390年,黄观在县考、府考和院考中均名列第一,这年,他不过26岁。

    同年八月,黄观又参加了南京举办的乡试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解元,成为中举人。而当上举人不仅有做官的资格,还可免除税赋,见官也不用行跪拜之礼。

    值得一提的是,在次年三月的春闱中,黄观又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中会元。这相当于一位中级官员了。

    命运似乎格外青睐他,仅隔一个月,在朱元璋主持的殿试中,黄观再次用他关于在边塞进行屯田、战斗和耕种的策略论赢得了赞赏。还被皇帝亲自选定为状元,任命他为翰林修撰。就这样,黄观成了中国历史上首位连续六次中元的状元。

    即使他有状元之才,却不沉溺于虚文,注重实际工作,多次得到朱元璋的称赞。公元1396年,年仅32岁的黄观就被任命为礼部右侍郎,品级达到正三品。别人费尽心力追随的,他却在而立之年就做到此位置,前途可谓是不可估量!

    随后,他向朱元璋提出恢复父姓,也得到了应允。在这一刻,黄观终于为家族争光,同时也为父亲赢回了尊严。

    2 因坚守气节,得罪了朱棣

    对于朱元璋的赏识,黄观非常感激这份知遇之恩。公元1398年,朱元璋因病离世,传位给孙子朱允炆,黄观便全心全意辅佐他。此后,受到朱允炆的重用,被任命为右侍中,与其他大部分文官一起处理国家要务。然而,也正是因为对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诚,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当时的燕王朱棣作为朱允炆的皇叔,加上在开国初期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在朱允炆面前非常傲慢,甚至根本不把他当回事,就连入朝禀报事情也从不叩拜行礼。

    在那个时候,整个朝廷的官员们都十分怕朱棣,认为他的权势过高,而且还是皇亲国戚,所以没有人敢出手指责朱棣的不对,当时就连朱允炆对朱棣也心存忌惮。

    但黄观不一样,因读过四书五经,又受儒学的影响,格外看重道德伦,他对于朱棣的毫无等级之分的行为非常看不惯。更是不惜在全朝大臣面前直接对着朱棣进行指责,并说在朝堂之上应该要有君臣之礼,叔侄之情应在退朝后再叙。

    黄观这番言辞虽句句在理,但却让朱棣觉得颜面受挫,致使对他记恨在心。虽然朱元璋留下了很多重臣来辅助朱允炆,但仍未能坐稳皇位。于是,黄观便提出削弱藩王的势力。然而,在藩王中最强的是朱棣。对于朱允炆称帝,燕王早已不满,甚至想扳倒他取而代之。因此,这次的削藩便成了朱棣起兵的借口。

    随后,朱棣便打着为皇上清理身边“奸臣”的名号,从北京起兵,一路南下,发动了“靖难之役”。此时的黄观,听到朱棣要起兵反抗的消息,立刻起草了一份文书,强烈斥责朱棣解散军队,返回自己的封地,并自缚以示忏悔。措辞非常严厉。

    本来就把黄观视为眼中钉的朱棣,看到这封文书,愤怒不言而喻。更何况,黄观只是一个朝廷的文官而已,竟敢公然与自己多次对立,他下决心要解决这个心头的刺。于是,黄观就这样被列为了“奸臣”之一。

    而黄观也深知自己的行为彻底得罪了朱棣,但他并不后悔。尤其是黄观想到自己出生的战乱年代,便不想百姓再次承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不管朱棣势力多强大,他都会坚定的站在朱允炆这边维护国家的安稳。

    但事实并非黄观所想,此时燕军来势汹汹,但明朝长期处于文强武弱的局面。因此,更是无人能与久经沙场的燕王朱棣抗衡。此时,百姓也被迫陷入了战乱中。尽管黄观作为一个文官,并不擅长兵家之事。但当危机来临,他也挺身而出到长江上游一带为朱允炆招兵买马。希望能击退燕王朱棣,让黎民大众重新过上平静的生活。

    公元1402年,当朱棣得知南京城防薄弱后,立即率军攻入南京,成功废黜了建文帝朱允炆,成为明成祖。结束了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然而,以除奸臣的名义夺得皇位的朱棣,为了巩固皇权,也不得不将效忠建文帝的大臣们一同清除掉。

    3 剥除状元名号,近200年才被平反

    就在朱棣即位后,有传言称传国玺在黄观处。本来就对黄观怀恨在心的朱棣,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对他通缉追杀。并命人抄了黄观的家,还将他的妻子翁氏和两个女儿逮捕起来,发配给驯象的奴隶为妻。

    翁氏深受黄观的影响,一直保持着刚正不屈的气节。面对这种耻辱,她决定赴死,以此捍卫自己的名节。她把珠宝首饰都交给了象奴去换酒,趁机带着两个女儿和十余名家人一同投河自尽。

    此时,仍然在长江上游招募士兵的黄观,对前方的战况毫不知情。但此刻的平静被家丁的到来而打破。这时燕军已经攻破了南京,宫中失火,朱允炆已经失踪,朱棣登基为皇。

    除此,他的妻女和家人更是为了保住清白而一起跳河。黄观听后,身体不由自主地摊倒在船上,回忆着与家人的过往,不禁泪流满面。

    建文帝不知所终,家人受辱去世,在这双重打击下,使得黄观心如死灰,信仰也随之坍塌。于是,他换上朝服,面向东方叩拜,随即跳入滚滚江水中,一代才华横溢的科举状元就此陨落,享年38岁。

    虽得知黄观已离世,但此时朱棣怒火仍未消,更残忍的是,他要诛灭黄观九族。据历史记载,只有黄观的弟弟黄觏(gòu)的儿子,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除此之外,朱棣还迁怒于他的亲友,随后并流放了上百个与黄观有关的人。甚至,他还命人删改科举登科录,将黄观的名字从考试中抹去,取消他的状元身份。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状元黄观渐渐被人们遗忘,直到近200年后,公元1596年,万历皇帝朱翊(yì)钧为了凝聚民心,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建议下。为建文帝的忠臣们平反,万历皇帝在了解黄观的事迹后,决定为他昭雪。随后,兴建了黄公祠和状元坊,恢复了他的名誉,被尊称为“文贞”,以表彰他的才华和忠诚。

    回首黄观的一生,可谓十分传奇,作为读书人,是史上首位连中六元的状元。作为儿子,为家族争光,重冠父姓。作为朝臣,他心系百姓,忠君爱国。他的事迹,无论过去多久,都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和歌颂,而这种品质,才是一个人最高贵的修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奇才黄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kq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