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课堂上需要凑时间?

为什么课堂上需要凑时间?

作者: 王维0071663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20:00 被阅读0次

    深入到学校听课,偶尔发现有的老师课堂用了不到一半的课时就把内容讲完了。这时候不能提前下课啊?就要想办法做一些活动把时间填满。

    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让学生做练习,练习做完后发现时间还有很多剩余,就把家庭作业也提前在课堂上完成。

    如果学辅书上的题都做完了,还剩有很多时间,事先搜集过很多课件的老师会给学生看一些动画、视频之类的美其名曰拓展延伸。如果手头实在没有那么多“资源”就开启让学生谈体会模式:这个学生谈完,下一个学生接着谈,直到n+1个学生谈到下课铃响。

    这样的课堂讲课者尴尬,听课者无聊,学生无趣,这些东拼西凑的阶段不客气地说都属于垃圾时间。

    那么为什么课堂上会产生让人难堪的垃圾时间呢?

    最主要的原因一定是备课不充分,存在以下多种可能。

    1. 对教材解读不够。

    受出版页数的限制,即使是重要的知识,教材也只能以较短的篇幅呈现。如果是照本宣科,语速再慢,对地理学科来说一节课的内容10分钟之内也能把它复述完。但是很显然做复读机是不合格的老师,因为老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

    比如在学习季风气候时,教材上只有七行文字,但是作为教师你需要对季风的概念、海陆热力差异、气候气候与生活和生产都需要做充分的解读,从而扫除学生的认知障碍,否则学生就只能是死记硬背,慢慢地就会失去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再比如学习欧洲西部发达制造业时,教材也只有短短几行文字,但是关键性概念:制造业、发达制造业、技术和价值的高端位置,只有把它们弄清楚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解读的手段可以是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进行对比,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但是教材挖掘也要适度,一定要根据教学需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阅读延展。其实对一些年轻教师来说,地理学科还有个优势——几乎每个重点内容都配有地图,那么对地图的充分解读对教学就可以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不充分。这里所谓的不充分就是没有铺垫,直接上重点,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在学习俄罗斯的地形时,有的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完成俄罗斯地形活动题,这就显得特别突兀。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让学生阅读俄罗斯的地形图,进行读图指导,让学生先总结这个国家的地形以什么为主?重要地形、河流的具体名称和分布情况,然后才是根据以上掌握的内容来做活动题,细化地形组成和分布。

    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先整体再局部,由浅入深地进行好铺垫和过渡,这样才能想拾级而上的登山一样,一步步走向更高处,学生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

    3. 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智能发展是多样的,有的擅长理性思维,有的擅长感性思维,有的对图片感知好,有的对文字感知好,还有的对音乐或者动作感知好,所以老师在课堂行不能只有讲述一个手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去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4. 讲述太快,不给学生思考或者待答时间。一些老师心里眼里只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堂上不观察学生的反应,一味按快进键,不给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不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即使提问了也不给充足的待答时间,不认真倾听学生的反馈,不停地抢话、替学生回答。

    5. 教师能给学生的太少。很多老师也知道自己的教学设计得不好,也知道有些地方应该充分解读,也知道哪里应该设置个好活动来让学生充分理解,但是可惜底蕴不够丰富,知之甚少,不知从何下手。这就是积累不足,只能挤时间不断地读书、多渠道、多侧面接收信息,打开自己的感受器,主动去获取、积累,同时积极与同伴、同行研讨,虚心学习向高手请教。

    总之,备课就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学生在哪里会遇到困难,什么样的内容和手段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如何让学生感兴趣、深入思考、可以学以致用等等,套用商业的一句话:学生就是上帝!把学生当成客户去服务,全面、细心、周到、有吸引力,这样的教学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做到这些,课堂上才不会去凑时间、不会让自己和学生都难受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课堂上需要凑时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mx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