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加速阅读和加速学习的书比较多啊,看出来有多饥渴的想吸取知识了,这本《快速阅读术》是由印南敦史所著,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一天别说10本书,1本书都搞不定的节奏,更别提什么教科类之类的书籍。保持试试看的方式打开这本书,还是有收获的,最近看这方面说的多了就会发现有的书中介绍的一些点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说法,有些是相悖的,所以现在的我认为读书也是一个精炼的成长。
下面是快速阅读术的一些整理笔记: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并非“阅读速度慢”,而是被“仔细阅读”的念头所束缚
摆脱对于“存储”的执着,迈出大量阅读的第一步
《快速阅读术》那些是你需要get的?如何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下面,我将分三个步骤介绍具体的方法。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一:在“每天同一时间”读书
首先,框定读书时间
养成阅读习惯,框定时间段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因素。这个时间可以定在工作开始之前10分钟、午饭后10分钟、睡前10分钟等,努力将读书时间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形成生活规律的第一步。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二: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故事性强的内容,没有必要快速阅读
书籍可分为三种类型。
1. 不必读的书。
2. 无法快速阅读的书。
3. 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不必读的书”,这样的评价对于作者有些失礼,但这绝不意味着这类书没有价值,而是自己并不需要。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些书可能是有用的,只是并不适合自己而已。阅读并不适合自己的书籍就是浪费时间,因此不必读。
书评人阅读的书,九成都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第二类无法快速阅读的书,说起来没有什么标准,就是自己想要慢慢品读的书籍。
丰富多彩的多读生活,“9∶1原则”是关键
养成阅读的习惯,关键在于多读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在自己的阅读书单中,不能仅有想要慢慢品读的书籍,还要尽量列入能够快速读完的书籍。创造一个接连不断阅读各类书籍的氛围,让自己感受到切实的进展。这种已读书目不断积累的感觉,是养成阅读习惯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
大致的比例标准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占九成,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占一成。在选择阅读书目的时候,请注意“9∶1”这个原则。
另外,同时阅读多本书籍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在细细品味无法快速阅读的书的过程中,会同时准备好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比如说,我每天给自己规定的阅读时间为60分钟,那么,最初的30分钟我会用来读不必快速阅读的书,余下的30分钟读可以快速阅读的书。这样将时间分割开来,同时阅读多本书,在每本书的阅读过程中都会集中精力,反而更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请大家一定要尝试一下。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三:今天阅读的书要与昨天的不同
“一天读完一本书”,能够加深理解
尽可能做到“一天读完一本书”,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每天让不同书籍的内容流过自己的脑海、内心,是流水式阅读的基本模式。我在阅读需要撰写书评的书籍时,一定会注意做到一天之内通读完毕,绝不隔夜。
最好在阅读之初就分配好时间,重点关注在预定时间内能够有所收获的内容。被仔细阅读魔咒束缚的人,请一定记住:“与其拖拖拉拉地读10天,不如全神贯注地读60分钟。”这样,你的阅读质量将会获得飞跃性的提高。
快速、深入地阅读,开始于摘录
这里所说的“摘录”,是指仅仅摘选书中最精彩的部分。通过摘录,可以产生两个效果。
第一个是信息效果,上面已经谈到过。阅读我的书评,读者不必费心辨别“这是书籍作者的主张还是书评人的意见”,因而能够迅速把握书籍内容的精华,既便于在日常生活中提及,也可以作为购买书籍时的参考。我认为,以摘录为主的书评,最适合网络时代。
第二个是对于我本人,也就是对读书人产生的效果。通过摘录,可以明确书中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什么样的文章令自己动心。
与其仔细品读,不如将文字摘录下来。这样不仅能够细细品味,也不易忘记。或者退一步说,因为我们进行了摘录,遗忘又何妨?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一:“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断
《快速阅读术》那些是你需要get的?令人心动的段落,不要记忆,要记录也许有的读者会问:“是一边读一边摘录,还是全部读完之后一并摘录呢?”我认为,二者均可。
不过,如果读完后再摘录,就需要清楚地记忆或标明想要摘录的段落,之后还得花时间查找,这样一来,好不容易提高的阅读速度,就前功尽弃了。因此,我的做法是,在阅读的同时,随时将触动心灵的文字记录下来。准备好A4纸,读到佳处随时摘录。遇到想记住的内容,就摘抄下来。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如此不断累积另外,摘录的时候,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抄写整个段落,而是尽量短小精悍,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
我将这种摘录方法称为:“一行采集。”
用A4纸摘录积累,制作“阅读集锦”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二:“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
读书之魂,凝于一文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三:“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留住对“那一行”产生共鸣的原因
如前所述,如果我们将读书比喻为呼吸,那么,不仅要读(吸),写(呼)也很重要。另外,在呼吸式阅读的过程中,最简单易行的“呼出”办法就是“摘抄”。
仅凭“一行感想”,唤醒“一册记忆
我们需要在记录“一行采集”的笔记本之外,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一行精华”和“一行评论”。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一行精华”,在此之后,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写下“一行评论”。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四: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每读完12本书,对自己的认识就能更进一步
为了再次确认我们积累的阅读成果,建议大家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
另外,在回顾短评的时候,请思考以下问题:
• 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
• 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
• 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
如此,看清了自己的阅读偏好,就容易明确后续阅读书籍的大致方向,确定自己的意向。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情本身非常单纯、愉快,有利于我们坚持阅读习惯。
甄选最佳,评价近期的读书体会
最后,在这12本书中,甄选出最佳的一本,让它成为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中最精彩的一本。到了年终,再从这一年历次选出的“最佳”中,选出一本“最佳中的最佳”。
《快速阅读术》那些是你需要get的?在撰写书评的时候,制作“一行采集”的摘抄集录一般不用手抄,而是直接录入电脑里,做成文本文档。因为这些摘抄会写入书评中,所以将其数字化更方便使用。
不过,对于各位读者来说,我建议手抄在纸上。可能大家会觉得有些麻烦,不过,我可以给出以下3个值得这样做的理由。
理由一:可以深入理解内容
在手抄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能够仔细品味作者文字的时间。当然,在这一点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
理由二:可以促使我们仅仅摘抄最需要的部分
正因为手抄麻烦,所以我们会更严格地筛选真正想摘录的部分。
如果是键盘录入的话,有的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输入大量文字。而手抄,则会促使我们思考:“这一段有必要特意抄写下来吗?”
在打字录入的时候,我们会忍不住这里也想输入、那里也想输入,导致摘录的内容不断增加。而手抄的时候,我们就会注意仅仅摘抄真正令自己心动的部分。
理由三:成果一目了然
最后一个理由,是手抄与纸张所特有的具象性。“一行采集”的用纸、“一行评论”的笔记本不断累积,这份成就感也是养成阅读习惯不可或缺的要素。
可以呈现读书过程的“A5笔记本评论法”
关于笔记用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任意挑选。不过,我个人偏爱书写感觉比较流畅顺滑的油性水笔。
“一行采集”的用纸可以使用普通的A4复印纸。
但是,记录“一行精华”与“一行评论”的笔记本或者日记本,就需要精心挑选了。
我这些年一直使用的是“DISCOVER DIARY”(发现日记)这个品牌的日记本。它最初的设计用途是效率手册,因此讲究实用。我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它的尺寸——A5,较为宽大。
用来记录评论的笔记本或日记本,我建议大家选择稍微宽一些的尺寸。
读书快的人关注书籍的哪些部分?
跳读,以小标题为单位
在上一章的最后,我们谈到“跳读”是快速阅读的要领。具体方法有很多,首先,能否合理利用小标题就是一个关键。不过,小标题只能用来判断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否属于需要阅读的部分。
这一点尽管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是非常重要的。
书籍中的各个章节,大多是利用标题进行分割的。各个小节则使用小标题进行更加细致的切分。
因此,小标题其实是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了每一小节的单位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传递“本小节写的是这样的内容”这一信息。因此,在看了小标题之后,如果觉得“没有必要阅读”或者“不想读”,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跳过去。
“跳过去一段不读的话,会不会就接不上语境情节,看不懂了呢?”对于这样的顾虑,我也很理解。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除了无法快速阅读的书之外,跳过不必阅读的部分,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书籍内容的整体理解。
即使是跳读,也能看懂联系
商务类书籍,以及时下的一些热门新书尤为如此。
这也不无道理,因为商务类书籍或时下的一些新书,原本就是为了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而编撰的。
因此,即使只是选读,也会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索将其联结起来。就好像A、B、D、F这一字母排列,其间虽然跳过了C和E,但是并不会妨碍我们对其整体的辨识。
所以,利用小标题判断该章节是否需要阅读,有利我们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抉择、取舍,并在短时间内选出要点进行阅读。这样,就可以彻底舍弃自己不需要的内容,得以去芜存菁。这是最基本的理念。
流水式阅读的具体技巧
鉴定跳读内容的三个标志
那么,可以跳读的部分是哪些章节、段落呢?
就我的经验来说,在鉴定可跳读的部分时,会依据三个基本标志来判断。
下面,让我们分别详述。
标志一: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因为这部分内容描述了本书不同于其他书籍的特点,因此,当我们在书店里选购书籍的时候,这些内容还是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的。
标志二: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
在商务类和自助类的书籍中,为了印证作者阐述的理论或观点,常常会列举一些事例或作者自身的经历。
一般来说,论证的顺序是:理论→事例→理论(总结)。首先提出理论框架,然后为了提高说服力而举出事例,最后再次总结核心理论或主张。
因此,舍弃事例,直接跳读到总结的部分,完全不会妨碍理解。事例或经历都是为了阐明主张而准备的支撑材料,即使跳过不读,也能够理解作者想说的观点。实际上,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作者举出的事例或描述自身经历的篇幅过长,也会大段大段地跳读。
标志三: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对于以“得到启发”为目的的读者来说,这些内容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为了煽情而撰写的这部分文字,我一般都是飞速浏览过去。
为大家介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共有4个步骤。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这4个步骤,大家不必从阅读之初就全部付诸实施。
可以先从某一个步骤开始实施,望大家参考。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一:书籍最初部分的阅读方式可决定阅读速度的90%
决定阅读速度,可通过序言进行判断合理利用序言与目录,是确保高效轻松阅读体验的铁则。
众所周知,序言是一本书的导入部分,一般会写明书籍的撰写目的、概要等。了解一本书的文体、写作意图,把握全貌,阅读序言至关重要。
目录值得细读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二:为什么仅需5行就能对内容心知肚明?
掌握了标题结构,就可以决定跳读单位这个步骤与鉴定可跳读内容的
三个标志中的第二个有一定关系。为了使流水式阅读获得最佳效果,巧妙利用正文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一本书正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 章
• 节
• 段
当然,并非所有书籍都是使用这样的体例编排。有的书籍在“章”的上一级,还编排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有的书籍则没有“段”这一级标题。
无论如何编排,阅读正文之前都最好先确认目录,翻阅全书内容,把握书籍的整体框架结构。
在此基础上,再决定要“以多少内容为单位进行阅读”(建议阅读单位最多为20页)。
像本书这样的编排结构,可以以“节”为单位进行阅读。
难以决定是否跳读的章节,只读最初5行和最后5行
并非只有依序阅读,才是正确的阅读方法
通过确认开局和结局各5行的内容,就能够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阅读这一单元。如果开头、结尾各读5行后,发现这里很重要,再返回单元开头认真阅读即可。这便是流水式阅读的第二个秘诀。
书籍的内容是以“线性阅读”为前提安排的,但是,也没有必要严格依序一字不漏地阅读。
如果想要快速阅读的话,就不必遵循“开局→中局→结局”的顺序,而是可以通过“开局→结局”的模式,把于己无益的阅读时间节省下来,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漏读有价值的部分。
《快速阅读术》那些是你需要get的?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三:发现需要细读内容的简单方法
明确阅读目的,流水式阅读得心应手
只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关键词搜索阅读法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四:随时换挡,缓急有度
掌握最舒适的阅读节奏
由于读书节奏单调,“缓慢”可能仅仅是感觉
有些人的基本阅读节奏并不缓慢,可是不知为何就是觉得自己的阅读速度慢。其根源往往就在于阅读节奏过于单调。
始终保持一个速度,就像阅读学校里的教科书那样,漠然地滑过眼前的一个个文字,这样就会感觉总是没有进展。
就是要拥有两种以上的阅读节奏。不仅要有仔细阅读时的基本阅读节奏,还要有1.5倍速的中速阅读节奏,2倍速的高速阅读节奏,以及5倍速的流水式阅读节奏等。像这样,设计出多层级的阅读节奏以备随时调用。
读书时,要注意随时换挡,调整阅读节奏。
“不会遗忘的阅读”秘诀:不求记忆地阅读
不建议画线阅读
大部分人在读书时,看到触动自己的地方,并不会特意抄写下来,而是会用笔画线做标记,或在书页留白处书写笔记。
但是,我在日常的阅读生活中不会采用上述方法,也不建议大家使用。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是我个人的偏好,我对于这类弄脏书籍的做法颇为抵触。有时候,在二手书店发现了自己寻觅已久的书籍,满怀喜悦地翻开,却看到铅笔或水笔的书写痕迹,就会感到很失望……这样的经历不在少数。
再者,大家在将书卖给二手书店的时候,对于留有自己笔迹的书籍不会有一些迟疑吗?
无论怎样画线,都会遗忘,都不会再看
为什么要在重要的地方画线呢?其理由多种多样,但大体来说,不外乎以下两点:
1. 为了记住画线的部分。
2. 为了今后重新阅读画线的部分(做记号)。
但是请想一想,首先,仅凭画线,就能够将这部分内容深刻地留在记忆中吗?记忆力超强的人或许能够做到。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在完成了画线这一行为之后,感到心里踏实罢了。而在画线的那一瞬间,就忘记了内容,不是吗?
在因读书而烦恼的那段日子里,我也曾满怀惆怅地进行过“画线阅读”。
确实,一边画线一边阅读,有助于感受到一种积极的心态。
因为想要记住,所以忘记!不要记忆,而要记录
我提倡的流水式阅读,是对于以储蓄知识为目的的存储式阅读理念的一种反驳,以享受阅读过程为出发点。
但是,我并非主张“在阅读中一无所获也没有关系”这种观点。
重要的是,从书中得到的收获,不应仅仅储存在自己的脑袋里,更重要的是要储存在身外。实现这一目标的技巧,就是我在上一章介绍的“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这三个步骤。
为了储蓄知识而边画线边阅读的人,从以下两个意义上来说,其阅读行为都是失败的。
首先,他们让阅读成了一个充满压力与负担的过程。这一点,在介绍流水式阅读法的章节中已有论述。
其次,这么做也并不能真正储存住阅读的收获。无论怎么画线,书本的价值也不可能跃出书外,还是会继续“沉睡”在书中。
一旦合上书页,将书放回书架,在那一瞬间,所有的阅读体验便全部丢失了。实在可惜。
所以,像我这样的凡人,如果想将书籍的价值据为己有,或许就只能“将其集中抄写在一处”了。
这样做其实是把书籍的精华抽到了书外。否则,流水式阅读也将成为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过程。
在成为书评人之后,面临的问题大致有以下3点:
1. 如何选择要阅读的书籍?
2. 如何获取要阅读的书籍?
3. 如何管理阅读完毕的书籍?
下一章,我将介绍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多读的方法——选择书籍篇:制订一周阅读计划,一日一本视同等闲
以“一周6本”为基准
前面说过,我现在基本上是在以一周10~14本,一个月50~60本,一年700本的速度在阅读书籍。
读书对我而言,是一份工作,因此我并非要求大家达到和我一样的阅读量。不过,我也不仅是一名书评人,还有一份撰稿人的日常工作。这些书,我也是在工作之余阅读的。
所以,本书想为各位读者提出一个阅读目标的基准:一周6本,一个月25本,一年300本,进入一种“多读生活”的状态。听到“一年读300本书”的阅读目标,恐怕很多人都会感到吃惊,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但是,如果我们养成了流水式阅读的习惯,使用“一行采集”“一行评论”的阅读方法,一周读完6本书就绝非难事。
必须找出一天,策划一周必读书目
请大家回顾一下第3章中有关“一行评论”的介绍,在用来书写“一行评论”的笔记本或小册子上,预先写好6本书的书名,只等着填入摘抄和评论。
如果你的房间一角堆积着很多要读的书籍,那么请立刻确定好阅读这些书籍的顺序和时间
一周阅读书目的选择,应尽量在一天之内完成。这也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相反,这就像制订旅行计划一样,充满了期待,令人兴奋。
“一周阅读计划”和“一天一本、一周6本”——如果形成了这样的生活规律,每年300本书的阅读量便可轻松达成。请各位一定要尝试一下。
《快速阅读术》那些是你需要get的?多读的方法——选择书籍篇:打破兴趣壁垒,增加喜欢的书籍
只选择自己想读的书籍,读书就会千篇一律
一周阅读6本书,在选择书目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个要点是,选择一两本不太想读的书。如果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最后难免千篇一律。
实际上,从自己本来并不感兴趣的书中获得感动,才是阅读的妙趣之一。因此,在进行书目选择的时候,请采用这种方法,来扩大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范围。
读书的妙趣,就在于产生兴趣的那一瞬间
我每天要阅读好几本书,每周为10本以上的书籍撰写书评。最初,我也会对一些书“完全提不起兴趣”,但是后来,我发现,绝大部分书籍都会有值得一读的部分(偶尔也会碰到没有阅读价值的书籍)。
当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勉为其难,硬着头皮阅读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书籍。但是,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扩大兴趣范围,在选择书目时少一些挑剔。这样,流水式阅读的过程,就会多一些新鲜的刺激。
书评人就是书籍DJ
当然,“选择阅读书目不要过于挑剔”,只是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在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书中找寻值得一读的书籍,并非易事。
别人的推荐书目,可不加选择地阅读
多读的方法——选择书籍篇:如何正确阅读不能快读的书籍
不读取故事情节,心灵会变得贫瘠
究其原因,能够快速阅读的书籍(商务类书籍和时下的一些新书等)与无法快速阅读的书籍(小说、散文等),其阅读目的也有所不同。
读书的目的可粗略划分为以下两种:
1. 书籍内容为事实、主张(商务类书籍和时下的一些新书等)——为了实现自我提升。
2. 书籍内容为故事、情节(小说、散文等)——为了追求心灵愉悦。
花费时日的阅读,安排在自由日进行
多读的方法——获取书籍篇:获取书籍的来源要不拘一格
读书多的人特有的奢侈烦恼
不必只阅读新书
去图书馆!能够开阔视野的选书方法
在每周的阅读书目中,可以考虑从图书馆借阅几本。
去二手书店!感受寻宝的快乐
去实体书店!阅读畅销书的意义
多读的方法——管理书籍篇:热爱读书之人,方能与书籍圆满告别
伴随大量阅读而产生的烦恼——如何收拾书架
舍弃不需要的书,会更加爱书
多读的方法——管理书籍篇:“可以处理的书籍”的判定方法
解决只买不读的顽疾!书架的流水式管理方法
显露书脊和按出版时间排序是基本原则
首先,将所有的书排列在书架上。
请参阅书籍的版权页(记载了书籍的基本信息),确认书籍的出版日期,按照从旧到新的顺序排列。
多读的方法——管理书籍篇:让书架成为自己的镜子
整理书架的原则:每三个月一次
理由1:最近三个月读的书里也会有不需要的书籍
理由2:三个月前的新书,已经不是新书了
理由3:过去保留的书籍,现在不一定还需要保留
通过不能丢弃的书,认识真正的自我
既然有可以处理的书,也就必然存在不能处理的书。
《快速阅读术》那些是你需要get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