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实践家,所有的领悟都是基于自己的实践体验。最近一个长程的咨询突破了50次 ,当事人本身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他也在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接咨询,不断的督导,不断地遇见各种咨询师,我能明显的感觉到他的进步。他的情绪越来越稳定,他的体验越来越丰富,再咨询下午,我还能给他提供什么新体验?咨询结束的时候,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昨天晚上收到几位年轻人的邀请,跟他们玩到凌晨3点多,回家已经凌晨4点了。我有近10年没有晚上出去玩过了,所以精力严重不足,在KTV里面睡着了。回来之后,也是睡了一整天,一直睡到下午5点钟。正是这个深度的睡眠,给了我一些灵感和思考。
当事人在一个不安全的原生家庭长大,为了生存下去,需要非常努力、非常用功,才能满足家长的期待。但因为过度用力,常常感觉很疲惫,不自由。经过长期的咨询和觉察,他终于从原生家庭的束缚中走了出来。在工作生活中,有了一些掌控感和愉悦感,新的自我就诞生了。接下来他将继续怎么前行呢?我不知道。但我在当事人新的成长阶段,可以提供什么服务呢?我又一次想到了张沛超的总结:
一切为主体,
一切为客体,
一切为一切,
一切为一一。
从最开始咨询,从当事人的视角,他是主体,我是客体,在不断的咨询体验中,他把咨询师稳定的状态内化到他自己的体验中,所以他的情绪越来越稳定,状态越来越稳定。
从最开始咨询,从咨询师的视角,咨询师是主体,当事人是客体,在不断的咨询体验中,咨询师像是一个稳定的容器,允许当事人各种探索、释放、整合,不断形成新的稳定状态。
我们说有的人能量很大,走路带风。而有的人身高马大,却精神萎靡。为什么呢?能量不循环,是阻塞的,就像开车一样一顿一顿的,自然就不稳定。
随着咨询的深入,当事人在咨询关系中越来越稳定,越来越自如,不断内化咨询体验的过程中,内化进来的客体部分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时候,咨询关系就该结束了。
所以我猜测性判断,再接下来的咨询中,他会不断地穿透结构模型,会对咨询师不满,进而还能引领咨询师的时候,他跟咨询师的关系就从异步变成了同步——从主体、客体的视角,转换到“一切、一一”的体验中。
当可以在咨询关系中安全的依赖咨询师,也可以充满力量的独立,并被咨询师依赖,在依赖与独立中灵活自由切换,成长也便告一段落了。
有句话怎么说,你理解别人的程度超不过理解自己的程度。我自己也是这么一路走来的,原来我非常依赖我的咨询师,有什么事情都会跟他分享。随着不断成长,我可以独立做事情,独立做咨询。
我最近的体验,心理咨询不再仅仅是专业技术,而是一种觉察工具,是可以帮助我们生活更好的觉察工具,财富与美好的关系纷至沓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