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亭看雪》这节课中,牛艳歌⽼师以她的激情为我们描绘出⼀幅美丽脱俗的冬景西湖图。
牛⽼师抓住⽂中的两个关键词“痴”和“独”来解读全⽂以及张岱所要表现的爱国情感。
⾸先让学⽣在⽂中找到⼀字评价张岱——“痴”,并引导学⽣去⽂中搜索哪些⽅⾯表现出张岱的“痴”。这⾥学⽣先找到了“是⽇更定矣,余挐⼀⼩⾈”,学⽣认为当别⼈在家取暖时,他选择了去看雪景。此时,学⽣已能找到,但牛⽼师为更凸显其痴,便将张岱的“独行”引出来。引导学⽣分析体会他在“⾏”上所体现的人格:特立独行、孤高自恃。
除了“⾏痴”之外,还有什么呢?学⽣便更进⼀步的挖掘课⽂中的“痴景”、“痴情”。牛⽼师不单停留⽂章的表层,更通过对“崇祯”“⾦陵”两处关键的细节,理解提升了⽂章的主题。即延伸到⽂章的主旨——亡国之思,故国之痛。整篇⽂章围绕⼀个“痴”字展开,并由“崇祯”“⾦陵”⼆词将思想推向⾼潮。
这堂课除思路清晰之外,其对语⾔的分析更是精湛,如⼀个连词“与”。牛⽼师让学⽣去掉读一读,很真切地体会“与”的表达效果。后来学⽣联系整个意境的话,便⾃然得出。因为那时雾⽓很⼤,⽤“与”可意为因看不清⽽连成⼀⽚,⽽不⽤“与”,就给⼈⼀种孤⽴的感觉。当学⽣有了这层理解之后,再联系后⾯的“上下⼀⽩”,便能感受到⼀种浩⼤之⽓。这便由⼀字引到⼀句,再由句引到⼀种意境,最后发出⾃⾝渺⼩之感。
除此之外,牛⽼师引导学生体会几个量词,去理解古⽂背后的意蕴,最后引到“⼈⽣如沧海⼀粟”,作为明朝遗民张岱的沧桑之感。
对于语⾔的品味牛⽼师做到细致⼊微,实乃令⼈佩服。本篇⽂章⽤了⽩描⼿法,对于这点该如何让学⽣找出呢?牛⽼师是这样说的,“如果用一幅画来表现张岱笔下的山水意境,我用色彩丰富、细腻生动的油画来展示合适吗?”此时,学⽣立马说出:“不可以,文中的景物描写只⽤寥寥⼏笔便勾勒出,这⾥⽤了⽩描⼿法。”学⽣之所以能答对,可能是看了课后练习,可能是看了参考书,但什么是⽩描仍是不甚了解。牛⽼师便借助以中国⽔墨画来做了进⼀步的讲解,学⽣此时恍然⼤悟。
这堂课除上述亮点外,板书的新颖等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古⽂的教学不单要将主⼲理清,其旁枝亦要引导到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为主体”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