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改变与成长系列已更新到11篇,能够一路写下来,得益于学习得到专栏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我写出来的这一系列文章,就可以认识到改变与成长对个人的意义,从另一方面看到改变的不易,从而找到自己的成长方法,我想这也是支持自己一直写下来的理由吧。
我们生活在关系中,而关系的纠缠存在之广泛,亲密关系为何会伤人,这与人们在关系中的认识有很大联系。一段关系从陌生到熟悉,当进入亲密的时候,就会有些不适应。为什么会有不适应,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不管是夫妻、父母、子女、朋友、同事等等其他的关系。只要是双方处于无空间的状态,就会出现想不到的情况。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我,也是自私的一面,在关系中,人们常会用好的一面,利他主义为主导,也会有利己主义为主导。利他主义可以与“都是我的错”来对应,利己主义可以与“都是你的错”来对应。
找到这两个原因来看关系中的纠缠,就会发现,那些纠缠都是在一种,你对我很重要,所以我要全力对你好。如果你看不到我对你的好,我就会生气,就会因此抱怨对方。由此认为你不能够理解我,因而会想办法去改变对方。
出现这一种情况,无论对方接受你的改变,或者是抵触你的改变,都会因为你的方式,觉得不舒服。当有不舒服的心理产生,采用抵触或消极的方法也是必然。
在这样一来二往的过程中,就会让双方陷入纠缠之中,如果能够采用原谅的方式,就可以给自己更多的空间去发展,而不会陷入那种纠缠不清的关系中。当听到原谅的英语解释,我就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原来以为原谅是给予对方,其实是给自己,把心中的那份抱怨予以释怀,不去纠结对方给自己的指责,而是应当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做能够改变自己的事。也许心里会有些许的内疚,这也是给予自己自由的代价,该自己承担的必须要承担起来,不要总是去依赖别人。听大多数人的意见,最后拿主意的还是自己。做一个有主见的人,看到关系中的问题,从改变自己一点点做起,让亲密关系不再伤人。
从关系的纠缠中脱离出来,课题分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对于课题分离的思考,在前面的文章中曾就自己承担责任的问题有过相似的表述,当时还没有认识到课题分离的概念。在看到这个概念后,才想到原来是有过这样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已经联系到了课题分离的概念。
只是没有总结的像老师叙述的那么详尽,这也说明自己的专业知识匮乏,只所以会看到一些概念熟悉,但是印象却不是很清晰。在仔细听过课后,发现自己的思考与老师讲的还是有出入的,结合学习到的内容,进一步拓宽对关系中问题的认识。
课题分离的方法具有普适性,从关系的紧密程度来区别,划分彼此的课题。可以看具体情况,之所以要看具体情况,是因为我们不是冷血动物,在关系中我们还有爱与包容。如果缺乏了爱与包容的社会环境,那将会是一个可怕的社会。
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在系统的知识中,其里面的内容都是具有互补性,这也可以看出事情中的两面性。因而可以帮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更多的发现,当自己想到一个问题时,然后再从反面来思考,这样就可以从正反两面来思考问题,提高思考的质量。
回到对课题分离的思考,课题分离并不是让大家老死不相往来,而是能从关系的纠缠中脱离出来,不至于在一个没有边界的环境中生活,在关系中造成伤害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生活中有太多的实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而孩子终将会有自己的生活。爱不能成为彼此的负担,而是要在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过前面的课程后,从思维上有意识的在考虑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中辨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不管是普通关系,亦或是亲密关系,通过正念思维,用课题分离的方法,是可以做到从理智的角度看关系,避免受到情绪的大象干扰。用正确的方法去做事情,只会是得到正向的反馈,所以我认为课题分离,会让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生活的线条也更加的清晰。
当对生活的认识足够清晰时,就会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做到少一些困惑,少一些纠结。生活的品质自然会有所提升,可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看眼前的世界,自身的改变与成长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