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23388/7552e07d6bbf1362.jpg)
用了一周时间读完了艾利克森的著作《刻意练习》。本书大约20万字,一共分为引言+9章内容,下面我按自己的理解整理一下本书的脉络。
在本书引言部分及第8章内容,作者分别用身边平常人的例子以及名人案例,阐述了一个古老的而励志的观点:所谓的天才并不存在,所有在某领域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可以复刻的,想要取得同样的成绩,作者整理出了一套可以实操的方法,那就是——刻意练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9423388/cf48d040596cbcf1.jpg)
在本书的第1章至第4章,作者阐述了什么是“刻意练习”。它同熟语说的“熟能生巧”,以及在《异类》这本书中流行的观点“一万小时定律”有联系有区别。
1. 刻意练习是有意识的练习,需要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不是无意识的重复。
2. 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但又不超越极限,是付出努力才可以达到的,过程并不愉快。
3. 刻意练习的目标是明确可衡量的,并且随着目标的完成进而提出更高的目标,若不能完成则调整成下一档的目标,也就是说目标是动态的。
4. 每一次的刻意练习,都需要监测自己,发现错误,并作出相应调整。
5. 想要靠刻意练习取得成就,必须有大量练习时间的积累。
![](https://img.haomeiwen.com/i9423388/3422fbac6033fd20.png)
本书的第5章,第6章分别阐述了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第7章介绍了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对怎样培养杰出的下一代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9章展望了在刻意练习下的人类能挖掘潜力,突破极限,人类社会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我觉得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最有实际意义的两点,一是目标问题,二是动力问题,而这两点又是相互相成的。作者认为有目的的练习必须要有可衡量的明确目标,要专注,要包含反馈,要走出舒适区,所以刻意练习并不是让人很愉悦的过程,而保持动力不中途放弃的关键,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意志力”。我们可以留出固定时间来练习,不受外界干扰,不给自己选择权,从而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同时,我们可以强化目标完成的反馈带来的成就感,寻找榜样和相同目标的小团体支持等方法来强化继续前进的倾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9423388/a651c2d5aa1ae3d3.jpg)
这本书通过各种名人案例以及科学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可能的,也让我们懂得,要使自己梦想成真,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也许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象棋大师,高尔夫球手,芭蕾舞演员,钢琴家。。但是他们都住在我们身体里,我们不应该被没有天赋,年纪大了等等各种借口所束缚,在刻意练习原则下的工作与生活,会更加丰富绚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