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条条大路通长安

作者: 岁月之痕 | 来源:发表于2024-02-28 23:41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长安三万里》,去年暑假一部大热的电影。一开始听说是李白和高适的故事,本打算要去看的,却发现是一部国产的动漫片子,实在有些提不起兴趣,换了另一部电影。

    寒假的一天,女儿在家里投屏看一部动画片,开始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一边干着家务,一边任电视里的声音钻进耳孔。突然,耳边传来“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吟诵声,我放下手中活计,凑到电视前,才知道女儿是在看《长安三万里》。

    此时,李白有些张狂地欲在黄鹤楼题诗,却被崔颢这首磅礴大气的“黄鹤楼”震慑住了,没敢下笔。李白和高适订下一年之约,一个北上长安,一个南下扬州……

    电影宣传海报

    我就这样跟随着李白、高适开启了“长安三万里”。电影以盛唐为背景,以李白和高适数十载的友情为主线,以高适的视角,讲述了他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却矢志不移,历经磨难终抵长安,一生起起落落的故事,同时,也展现了大唐盛世从盛转衰的历史,描绘了一幅盛唐时期唐诗的灿烂星空。

    长安,盛唐时期的都城。过去的读书人,寒窗苦读,乡试、会试、殿试,都只为考取功名,入朝为官,报效国家。长安,是盛唐时期每个有为青年每个有识之士心之所向,是功名利禄的象征,是成功的代名词。

    影片通过高适、李白的人生历程,揭示了一个真理:只要有梦想,有目标,并不断地努力追求,总有一天会抵达自己心中的“长安”。

    高适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到他这一代时,家道中落,偏居一隅,入仕无望。但高适的心中,永远燃烧着一团火,渴望重振家学,报效国家,实现自己大鹏凌云之志。

    高适天资平平,甚至还有一点愚钝,尤不擅诗书,学诗还得找人代读。习武,他倒有些资质,习得一手好枪法,但却也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和欣赏。他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又得不到权贵的欣赏举荐,通往长安之路曲折坎坷。

    第一次长安之行受挫后,高适没有彷徨失落,而是选择隐居梁园,潜心耕读,锤炼诗文,笨鸟勤飞。同时,苦练枪法,一套高家枪法练得出神入化。高适在自我修炼的路上不断积累、沉淀,不知不觉间,竟似打通了任督二脉,作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绝妙佳句,并被封为封疆大吏。

    半生潦倒的高适,中年得志,成功地跻身长安朝堂之上,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成为赫赫有名的边塞诗人。

    我等普通之人,亦如高适之平庸,但只要不放弃梦想,坚持不懈地自我修行,终有一天亦能绽放光华,成就自己的一生。

    机缘巧合,年轻时,高适和李白一见如故。他倾慕李白的万丈豪情和满腹才学。

    李白和高适

    李白被誉为“诗仙”,是我国妇孺皆知的一位大诗人。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历经几百年,依然光芒万丈。他过人的才华,无人能及,威威中华,千百年来也仅此一人而已!但,纵然如此,年轻时的李白也是空有八斗之才,入长安无门,沉溺于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之中。

    李白是商人之子,当时商人是低人一等的,是没有机会走进科举殿堂的。李白纵有千般才情,也是无缘仕途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纵情于歌舞酒肆。只是他过人的才气,又岂是区区酒巷可以掩盖得了!

    高适初到长安,就见歌女唱起李白的《采莲曲》,可见,彼时的李白虽云游四方,声名却早已入长安城。高适二进长安,始于李白之邀,此时的李白已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曲江宴上,王维、王昌龄、贺知章、张旭、崔宗之、汝阳王、李邕等盛唐诗人一一登场。李白狂放不羁,弹琴吟诗,贺知章感叹李白是天上“谪仙”,人间无人能及。

    但凡事盛极必衰。自由率性的李白终被唐玄宗放逐。失意中的李白愤而朗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立志皈依道门。

    在黄河之滨举行的李白入道仪式上,李白醉倒,高呼“我要回天上去了”。随即,在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激情朗诵《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斗酒诗百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此时,但见一群白鹤展翅飞翔,升腾到天上,众诗人骑于鹤背,遨游天际。此情此景,让人无不动容。

    众诗人骑鹤翱翔

    晚年的李白,轻信于永王的蛊惑,终招致谋逆之罪。此时已是封疆大吏的高适,念及与李白的昔日友情,招来李白之妻,隔帘相见,并悄悄修书一封,与郭子仪一起,力保李白。此时,被赦的李白乘着一叶小舟,奔赴一轮圆月,慨然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被赦后的欣喜欢怡,亦是对自己百转千回的人生际遇的慨叹。

    李白的一生,从“但愿长醉不复醒”倚梦醉卧的落魄、月下独酌的怆然,到志得意满的狂傲不羁,再到被赦寄情山水的怡然,再到“大鹏展翅 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释然,波澜壮阔,或压抑或豪放,令人唏嘘。但纵有千般不堪,李白均举重若轻,万里归来,依然是一颗少年心,放歌纵酒,豪迈坦然。此乃人生的最高境界,宠辱有天,我生由我。

    大唐的“长安”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曾经的辉煌皆成过往。《长安三万里》以唐诗的名义,带着我们穿越回大唐——那个诗人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

    我们跟随着李白、高适的脚步,崔颢、王维、杜甫、王昌龄、孟浩然、贺知章、张旭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一呈现在眼前,他们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李白的狂放不羁、高适的耿直木讷、王维的禅意佛系、杜甫的深刻忧思……他们或豪放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或低头沉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或悲壮雄浑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呼号;或折服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汹涌;亦或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绝唱……

    影片将唐诗吟诵贯穿于全片始终,据说全片涉及48首唐诗,高潮阶段更是浓墨重彩地渲染李白的诗歌,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片尾,高密度地汇聚若干首唐诗的吟诵“……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事实上,唐诗已经成为影片的另一个主角了。伴随着这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我们仿佛也融入了盛唐那壮丽缱绻的山河画卷之中,跟随着高适、李白等,重温了那段大唐由盛转衰的悲歌。

    影片的最后,高适和小书童互念《河岳英灵集》中写有长安的诗作。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走向衰弱,风光不再。但,“只要诗在,长安就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安三万里》:条条大路通长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ux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