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腾智汇最近在给一个新兴的茶油项目做品牌策划,在涉及品牌定位时,遇到了一些问题。并且有如下的感悟:
一、品牌定位是战略咨询,对乙方的品牌素养要求是极高的(换言之我自认为不合格)。因为品牌定位看似浅(一般人会认为是品类细分就行了),但其实需要极高的战略清晰度,一旦定了就不能轻易改,作业过程其实压力极大。
明确定位的过程,既需要决心与智慧,同时也需要不断妥协,向甲方妥协、向预算妥协、向竞争对手妥协、也向趋势妥协(尤其是互联网趋势)。悲催的偶们,什么时候能像叶茂中那么牛。
二、雕爷认为,品类定位是原教旨定位方法,而情感定位是有别于品类定位的更高级定位方法。我的观点是,情感定位本身也是品类定位的一种(情感品类),当然,开创情感品类对品牌操盘者要求更高。
三、定位的一个难点,是清晰洞察消费者心智品类分类规律和心智空位。试列举很不成熟的几点理解:
1、真正意义上的品类,如功效、价格、型号、材质、用途、场合、年 龄、性别;
2、隐藏在行业领导品牌强势定位中的劣势,也就是说领导品牌不太可能改变迎合的空位。
3、新趋势、新渠道的兴起通常也带来定位机会。
四、电商、移动互联网、社群经济对传统定位理念的冲击。
定位的依据是心智容量有限,而在移动互联网、社群经济海量信息冲击下,更需要聚焦品牌定位,不要试图多渠道并进及满足所有人需求。
互联网生态商业模式下,传统定位理论是否还有用,比如小米品牌延伸为什么有效?
我认为,小米试图打造品牌定位的真正内核应该是:基于极客精神的一种科技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某一款电子产品。

不过,实际上在注流消费人群中,小米产品给人的印象与极客搭不上太多的关系(虽然Miui的确很好用),而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便宜、好用(浓浓的吊丝味)。我倾向于相信,小米品牌延伸出来的产品,要么会左右手互搏(伤害品牌溢价能力),要么会风光一阵后被市场边缘化。
最后总结:品牌定位不仅仅是营销策略,更是企业经营战略,必须由企业的最高决策者高度认同并亲自持续推动才有可能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