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上千人的DISC行为性格小测试开始,自己就开始对DISC行为性格分析感兴趣了。越来越喜欢分析和思考。
说实话,刚毕业出来那会,受环境影响,很多认知和视野,相对有限。当然,不可否认,不管初恋如何,初恋总是那么让人记忆深刻,不管多久之后,我想,每个人对初恋的记忆和点滴应该都深深埋在心里,影响还是蛮大的。
初出社会,对待事物和看问题,思维局限会明显些,因为接触的面和环境在那。到后面,随着时间阅历不断地更新,很多东西会豁然开朗,每次的成长进步都感觉获得重生一样。
那次DISC性格分析,第一次知道自己的主观性格主导类型。之后,慢慢便有点喜爱分析研究,因为每个人性格多少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特质组合而成。很多知名企业很喜欢用这个性格分析。毕竟想要做好管理,必须看懂性格。
自己那会已经在涉猎一些管理书籍,为了学习扩充自己的脑子,丰富各项知识体系。有指导思想和方法,可以让自己更加得心应手,快速成长。在职场,谁都不希望常纠缠于事,或者只会自己埋头单干,或者不知道如何激励。通过这些行为性格分析的学习和思考,并理解、应用、转化,可以很好地让自己从人的角度解决问题。
写这个的初衷,也是想让自己和其他在成长路上的人,能够对DISC能够有个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并帮助自己和他人应用DISC去妥善处理职场上的人与事以及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脑子发热,就写这个,导火线就是刚过完年一回来,有位比较典型性格的小伙伴,火急火燎的离职了,让我联想到了DISC行为性格分析,也值得分析、借鉴、学习。
这也是一次我对人和事的一种分析,一份思考。

接触多了,心里有数了,就知道性格分析--无所不在的DISC。电影《笑傲江湖》里有句“人都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人都有性格,有人的地方就有性格分析。 你身边的爱人、同事、朋友、孩子、父母。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DISC真的无所不在。
因为从他(离职小伙伴)的身上,自身性格明显,比较执拗的一根筋思维,处事稍微不当,沟通会有些不畅,加上自身定位不是特别准,跟同事经常合作不愉快,会让很大一部分接触过他的人感觉没法沟通、没法配合合作,继而堆积出一系列人际关系的问题,而未能妥善处理的人际关系又深度影响他的工作状态。从而工作状态直接导致他该有的能力不能真正施展出来,不该有的情绪和表现也都一一溜出来了。最终选择了离职。
多少还是有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小时候,家长经常会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为人处世,做事先做人。我个人觉得,他的问题首先出在基于他的性格导致的人际沟通问题上,然后是人际关系处理上,最后才是工作状态上及思想上的转变。
在这里肯定不是想“说”他怎么样,或说为了什么,就事论事的当做典型案例来分析。导致这样不欢而散的最终结果,老板肯定不乐意看到的。毕竟多少还是会做点实事、有些想法的人。但为嘛就这样走了呢?多少是不愉快的走了,就更谈不上让他怀着感恩的心。作为刚毕业不久的新人来说,毕竟公司给予了他机会,能够在公司里有一年多工作历练。我想对他今后的工作和心态多少是有影响的,当然也不完全是坏事。
不管他属于DISC行为性格里的哪一种做主导,我想说的就是当你不注意时,你惯用的行为模式便会悄悄显露,这些外显的行为语言都将一一展现在其他人的眼前,不管你自知或不自知,它都一直影响着你与其他人的互动关系。也并不是希望你用DISC来判断人的好坏,而是要了解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尊重差异,并善用差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