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铜的《精进》一书中,有一部分关于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在这里向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有不足还请多多指教。
以往我们在接到一门课程或者一项任务时,便开始了相关内容的学习,可能我们会认真的把书中的任务看一遍,勤奋的人呢还会做一下思维导图,把知识点回顾以及整理一遍。但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得到的知识的自成一体的,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的,我们的学习路线就是教材的编纂顺序,而不是自己思考的顺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以问题为导向,学习途中对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带着问题去思考,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一科目,因为上级的要求,还是本质上对我们有用的?对于某些课程,学的时候会觉得无用,但是真的对自己一点用都没有么,还是说自己视野不够,看不出来对自己的用处。很多时候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我们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以往的学习,我们都是一个接纳者,只是将知识从书本上搬运到我们的脑子里,只是知识的传递而已。在学习中,应该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那么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其次,通过这次学习,我可以获得哪些新的知识,对之前知识有何补充;再之,哪些东西我可以通过简单查询可以获得;最后,哪些东西我需要长期探索才能得到。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铺面而来,我们不再为没有资料而痛苦,相反我们因为知识太多而痛苦,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了信息的搬运工。我们在网上下载了很多东西,收藏了很多的文章,但是之后就放在了那里,也很少去看,即使去翻阅。很多时候也是最浅层的知识获取,没有深层次去思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信息呢?
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表层的信息和知识)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进行反思)3.它的结构是什么?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研究表达内容的手法)伟大的艺术作品,常常有很深厚的内涵和很精妙的技法,但如果你不做一番细心的努力和挖掘,就只能尝到最表层的那一部分。学习时的思考很累,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更为轻松的阅读方式,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可是时间一长,什么都记不住了。学习就应该是思考的过程,是深度与广度的结合,广度让人开阔,深度让人深刻。此外,书中介绍了三种思考的入口,我在这里做了总结,结论与过程并重,归纳与延伸,相似与比较。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我们学习过程技能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是说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也就是说你能使用多少知识,把它们用在生活中。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做中学,比如办公软件,而不是一味地看书,边学边练,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习学习都适用。在大多数知识领域,自学者如何操练?让知识成为一种技能。分为三种:写作式操练;游戏试操练;设计式操练,在我看来实际用处并不大。
最差的学习者只接受知识,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高手耐磨技能,只求日日精进。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和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