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安静的来看下耶路撒冷。
有心的人
“上帝在我们心中”
耶路撒冷有50%的犹太人、25%的世俗犹太人和25%的阿拉伯人。作者通过看球赛时,自己的左右,简明清晰的对耶路撒冷现有的宗教人口进行了概论。
开篇,介绍耶路撒冷到底是什么样子很重要。耶路撒冷有什么样的人?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和差别大概是什么样的?一旁的正派犹太人和自己这个世俗犹太人看到进球,欢呼庆祝,而旁边的阿拉伯人严肃端坐。作者怀疑他是不是下一秒就要爆炸的恐怖主义分子。而停不久,就会因为这样紧张的敏感妄想而感到抱歉。
一个场景不仅仅是交代了人口、宗教的分布情况,可能不严谨,但是让人快速的进入了耶路撒冷的街角。还通过一个场景内的情节变化,把生活在耶路撒冷的人之间的宗教敏感交代清楚。
在接下来的陈述中,作者就像一个手持镜头的讲述人,一镜到底。用超长的镜头将耶路撒冷用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带来不同的地标点和故事,进入一条名叫耶路撒冷的甬道。
这里面有来自欧洲的大学教授,现在长居于此做牧师;也有来自故事集里的马克吐温;还有赢得了本篇标题的那位印度教友人p.o。
不同的人,代表着不同的教派或者不同宗教观的人群,他们都对这次充满了文化想象,到达之后又进行了自己的神化旅程。
这里古老,甚至有那一堵目睹了耶稣被架上绞刑架的古墙。这种级别的城市,从信念到崇敬上,都会让你将这份观察放到思维的最少1/3的上端。
这里有不同人群想去“朝拜”的圣地,也有着不同的宗教修行使命或者是个人修行夙愿。
而最后出现的p.o,用手势比划着无限大,跟作者表达他心中的上帝“上帝在我们心中”,无所不在。
作者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他像一个入世的观察者,每天游走在一个心仪的街景中,却时刻观察着身边的来客或者居民,带着显微镜、带着好奇心,像一个有很多问号的小朋友,又像一个迈向暮年的沉稳壮年。
拥有上帝形象的城市
“看啊,这里真的有上帝!”
如果这里有传说,那么你会把美景和如愿都加冕给它。
耶路撒冷天然的上帝形象,让人们在这里,更相信看到了上帝的奇迹。
比如,一场本来没有希望的球赛,最后一刻,被8分球距离的一个盲投挽回,“看啊,这里真的有上帝!”
比如,清晨暮色笼罩了山川,像是披上了一层层的金帐,美似非人间,“看啊,这里真的有上帝!”
当我们无处感谢之时,总是会把最美好的评论送给“上帝”。鬼斧神工、此景只应天上有……对这类手法的运用,远在亚洲东侧的我们,也并不陌生。
谢天谢地。
信仰和宗教
如果宗教旨在提升和创造一种和平、安宁,带来兄弟情谊,它就必须承认多元主义,必须尊重其他宗教,尤其是在拥有共同的信仰——都相信上帝只有一个之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