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热了一段时间,由最初的不看好,期间参与使用,现在居然有些小失望。
“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概念唱响之前,同样作用的单车已经存在。只是之前互联网技术并未如当今成熟,当初使用自行车是用刷一张类似公交卡的方式来完成。上海市市个别行政区有自行车,杭州市市自行车已经普遍使用,这样的自行车属于市政工程。“共享单车”其实也是一种租赁业务,收费不高,以公司角度来运营,承担大家的民生问题,总是感觉有点太超前,有种拖不动的感觉。不过互联网时代,要从互联网方向来看,其实公司看中的自行车的租赁押金,这么多资金一旦运用起来,用于理财的话,坐着不动都会有很可观的一笔收入。因为对运营模式存有疑虑,也不想投这个押金在“共享单车”上,在“共享单车”使用上是个落伍者。
当ofo进驻支付宝芝麻信用中,以信用做押金,这样对ofo就凭空生出很多好感,毕竟不用再投入押金,就可以正常使用。骑了几次,发现果然带来很多方便,正欣喜中,然后就被无情的泼了一盆冷水。
不到2公里的路程中,发现了15辆左右的小黄车,虽然密度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个人骑的话,毕竟只用一辆就好,这15辆小黄车中,居然没有一辆可以骑的!!!被上私锁的,被刮掉车牌号的,有人就在小黄车旁边守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骑的,好不容易发现个貌似正常的小黄车,刚准备骑,居然看到脚踏板是坏的。在经过一系列无情打击后,放弃骑车,公交回去。
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不是好的产品?
用户:是。
共享单车:为什么最开始不交付押金参与使用?
用户;担心公司不稳定,押金打水漂。
共享单车:解决押金问题后,这是不是改良了使用方式?
用户:是。
共享单车:那现在感觉好用吗?
用户:好用,可是我想自己用。
这就是模拟的用户心理,最后一句话就是关键。
从人性角度来考虑,可能是人性的自私。
如果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来考虑呢:
是产品设计模式中有漏洞吗?
是监管力度不够吗?
是产品投放的数量不够多吗?
……
不过要是所有的内容都从用户角度来考虑的话,这“共享单车”要累死了。还是嗒嗒巴士方便。就一言堂,定好线路定好时间,用户按照规矩来就好了。过于自主的方式,未必都是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