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先生让我看他的朋友圈。说他同事家的孩子和我们家差不多大,但是已经会背《春晓》并会说简单的英语了。我家闺女当时对《静夜思》仅仅停留在一个字一个字的蹦出来,却还不能连着说成一句话的水平。出差回来的宝粑粑整个晚上都在教小盆友《静夜思》,后来,孩子厌倦了,一个劲儿的说:“不说窗不说前”,最后睡着了。
待娃睡着后,先生跟我聊天,说是他出差的这些日子,我都在干什么,并没有见孩子有什么长进,言语间流露出某种焦虑,别人家的孩子已经会这么多东西了,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只知道玩。
“她只是一个还不到22个月的孩子,你要对她寄予多大的期望?”说完,先生沉默了。
辗转反侧,那夜,我失眠了。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先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出差,陪孩子的时间少得可怜。所以,我尽量在上班时间把所有的工作做完,一下班就抓紧时间回家陪她,我始终觉得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而且,我并不觉得我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她只是个不到22个月的小可爱,难道快乐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吗?干嘛非得会背唐诗宋词,干嘛非得会说英语。这些不是要在上学之后学会就可以了吗?
我和我家宝宝.jpg
她会在吃完水果后,把果皮放进垃圾桶;她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她会拿着绘本津津有味儿的看,即使好多内容她并不明白;她还会帮奶奶扫地,虽然她还没有扫帚高。反倒这些,我觉得比她会被唐诗宋词更让我欣慰些。
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家长,心里都住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弹钢琴,我家的孩子也要弹钢琴,完全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别人家的孩子在教育机构补习课程,我家的孩子也要去,即使竭尽所有去支付高昂的学费;别人家的孩子有苹果电脑,我家孩子也要有,丝毫不考虑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我想,这些扭曲心理的表现无时无刻不在日常生活中上演,因为大部分人都如此,到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了。
我自己本身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的影响下长大的,当时,我对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厌恶到了极点,甚至有点小小的怨恨,要不是她,我周末是可以和小伙伴玩耍的,要不是她,我在放学后是可以看电视的。可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她的存在变成了奢望。后来,那个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高考落榜,草草嫁给了一个来自大山里的男人,过着紧巴的生活。我,虽然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考上名牌大学,但在自己喜欢的大学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现在和我先生过着幸福的生活。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不想她再像我一样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当然,初为人母,孩子每个小小的进步都是让人欢喜的。记得她刚刚出生的那会儿,我也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她准备最好的,太过精心照顾导致我神经质,后来发现,小孩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再后来她咿呀学语,她懂得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小盆友,她懂得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她懂得了在玩玩具的时候自己想办法拼装。
带娃,真的没必要焦虑。用心陪伴,让她成为最好的自己,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