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与钉子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比喻
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
这是西方一个古老的谚语,因为在查理芒格的书中被反复提及而变得非常有深度,而前几年因为得到系的老师们在介绍查理芒格人生智慧时,大量引用查理芒果的这个引用而在互联网上迅速普及开来。
假如没有经历过这样情景,你是体会不到这个比喻有多贴切的,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如果处在这种情景之中,你不光看啥都是钉子,而且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装饰这把锤子,花费大量在事后看来不必要的精力,将它打造成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最华丽的锤子,最后必须把它放在枕边,每天晚上欣赏一眼才能安然入睡。
反思
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同样的逻辑,有些弯路走了不亏,事后回头看,这种貌似强大的导图类记忆术其实最大的缺点有以下几个:
1、搭建成本高
从上一篇的演示就能看出,搭建这样一个记忆场景,是非常耗时的,将不同的节点依次放入指定的位置也非易事,假如在某个情景下需要记忆的节点非常少,那么布置这样的场地是非常得不偿失的——大炮打蚊子在我看来从来都不应该是常态化模式。对我而言真正感到简单有效的导图是图1这样的
图1不用考虑颜色和形状的使用,拿来就用,想记就记,更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能看懂(当然输出型的导图不能这么做)。
2、逻辑混乱
学习超级记忆法时,书上有一段对这种方法的评价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归根结底,记忆宫殿的核心就是用熟悉的场景中熟悉的物品,强掰逻辑来关联需要记忆的物体,编好了自是可以轻松地记忆大量的物体,然而你也要明白,逻辑总归是强掰的,这种弱性关联相比强性关联的“真实知识”会更早地从你脑海中被抹去,只留下作为钩子的熟悉物品在原处孤零零地放着
同样的,思维导图记忆法有着类似的毛病: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如果用不同的颜色强行去套用在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上,不是说完全不可行,但在总结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莫名其妙,浪费一部分的精力在这些无谓的思考上
图2以图2为例:凭啥“吊具的使用要求”是用红色的线,而“吊具的选用原则”就是用青色的线?“使用要求”和“选用原则”的本质区别,真的大到需要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吗?在使用过程中这些无意义的思考都会耗费大量的精力。
3、在数量上是有使用边界的
最后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想依靠这种“平面型的信息收集库”去记忆一个知识点上千甚至上万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吃力的。当然,我们可以像前文一样,用继续升维的方式来再度提高“平面信库”所能承载的节点数量量:具体来说就是将不同的图片相互链接起来,再在两张图上配以一模一样的背景,用以标记二者在视觉上的共性。这样做当然可以提升一些容量,可是这样的加法逻辑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在集成电路板制作的相关知识中描述了与之类似的禁忌:
集成电路板不可能单纯依靠不同模块的简单叠加来实现功能的叠加,必须考虑兼容和热燥。
当我们布置的导图数量达到一定级别,图与图间内容可能存在相似性,我们需要使用的用于区分各图间的个性化要素也越多,如使用不同的背景图案,同时还需考虑到的不同背景图案的色调不能太相近,图3-1和图3-2就是两种相近色调的图案。
图3-1 图3-2以我自身举例,在使用大量平面元素依旧无法标记过来的情况下,我甚至尝试给不同导图间设置各自独特的BGM,这样丧心病狂的做法很难想象是一个正在备考一级建造师考试的考生所能做出来的,事后看来那时的我还真的挺像那个希望将锤子打造成世上独一无二的华丽的人。
数量级的不同,处理信息所使用的逻辑一定是不同的,这是计算机编程界的常识。然而那时候的我还没有这样的常识。同时,在这个问题上,因为数量级的递增这种方法还产生了更为致命的一个缺陷,那就是假如在逻辑上相近甚至有些类似的两个知识点,出现在不同的导图上,我们是有可能给他们添加上不同颜色的(如图5-1和图5-2),那么在需要回顾的时候就会严重影响到我们对这个两个知识点共性的感知能力,更甚者将两个知识点视作互不相关的都有可能。不要忽略这一点细小的感知差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图5-1 图5-2我们肉眼能识别区分的颜色太少了,面对上成千上万节点时候的勉力搭配,造成的结果一定是记忆性能的无限下跌。其实在前一点“逻辑混乱”所表达的困境,本质上还是因为处理的信息量太大所导致的,假如我们单次的记忆量只有100,那用颜色分类强套不同的逻辑是不会感觉到违和的。但反过来对相同的逻辑套用不同的颜色分类,所带来的影响则是致命的,因为我们本质上需要记忆的是知识点,而不是颜色。
总结
企图用导图记忆法去记忆上千个节点,对我来说也许是一段痴妄的经历,但正如我前面所说,我相信有些弯路是不会白走的,只有明白了这种工具的强大与局限性,才能更好地使用它。
我相信
当锤子不再是你唯一的工具,你的锤子才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100个数量级的记忆节点上,我们或许更应该使用导图去搭建一个以“记忆节点”为主角的小型课堂,让里面的“同学”能充分交流,而不是用大型课堂的授课方法,只求单向的节点内容传导和吸收。
通过多次分析和总结,我开始慢慢明白曾经的自己错在哪里,下一篇我将会介绍一种我所习到的更“高级别”的信息系统,这种超级信息系统能够极大地弥补本篇这种信息系统的不足之处,而且可以说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一套信息系统是没有办法成体系化地吸收周边的信息,并且持续化输出的。最后在年后重新上班的日子里,依旧祝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顺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