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读书,而且只读纸质图书,因为电子书看着太累,所以经常会买一些书回来,但选书并不容易。
第一次自己买书是上初中的时候,是一本化学教辅材料,里面既有课内知识的讲解,也有课外练习题,相当于老师的教学参考书。直到现在还记得那本书书皮是绿色的,不是很厚,每天和好朋友一起做,她是化学科代表,我俩把书里的每一道题都做了一遍,后来中考化学满分应都归功于它。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除了学习必须的书之外,其它都没有买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金庸的武侠小说都是在图书馆里借的。那时琼瑶的言情小说很盛行,同学都争着看,记得一次物理晚自习,老师在上面讲,就把《匆匆》放在书桌边,搭在腿上看,因为这样的书不敢拿回家去。之所以选择物理课,是因为物理老师一节课只能讲一个内容,并不会耽误学习。物理老师是个老太太,和蔼可亲,对学生们也很好,但表达能力不好,每次上课都累地满头大汗,但学生们却没明白,所以她就反复地讲。
《飘》、《简爱》、《呼啸山庄》这些都是在大学时期看的,大学期间每月会有一些补助,虽然不多,攒起来买书还是可以的。
最开始买书,会选择朱自清、巴金这些名家的作品,或是中外名著。后来选择的范围比较广,品类有点杂。再后来不知道看什么了,就会选择热销榜上的图书,《岛》、《摆渡人》、《追风筝的人》这些都是通过这种方式选择的,确实很好。
虽然这种方式会选到一些好书,确切地说是自己喜欢的书,但也有时候买回来的并不合适。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书真的看不下去,强迫自己读了几页或一部分,最后还是放弃了。考虑看书有的时候和心情有关,也曾试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拿出来读,但还是无法继续阅读下去。书名在这里就不提了,想想这和书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毕竟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可能是这些书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现在正在看的一本书也有类似的情形,介绍的内容挺好的,但每次阅读不是很愉悦,有些压抑,好在不属于不能阅读的类型,还是打算继续完成它。
这两年来,买的书没有阅读的比例有点大,大都是小说类的,并不是故事不精彩,只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表达方式不能与自己贴合吧。选择一本可以废寝忘食,爱不释手的书真的很难,所以总在考虑要买什么书?
看过的书真的不少,但现在要是让我把它们都描述出来,还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大都不记得了。这让我想起了叔本华关于读书的观点,他并不认为书读的越多越好,这样反而会影响自我思考能力,因为读的越多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越多,所以自己不能思考。或许这是对的。
不管如何,有时间读书一定是好的。在无从选择时,不妨将经典再翻开,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