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来源于美国作家劳伦斯.科恩的一本书,原名叫Playful Parenting。讲的是父母需要一种活力,一种自信,一种情趣,一种幽默。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父母普遍严肃而认真,和孩子看似亲密实则有距离感,以往人们称为代沟,其实更主要的就是心灵上的距离。
而近些年,新一代的父母们更加注重教育方式,强调平等养育方式的父母,照着书来养育孩子。无形中也会出现矫枉过正,更在大部分需要隔代带小孩的家庭中形成了强烈的理念冲突。作为母亲一方面焦虑于一句话、一个习惯给孩子是否会带来深远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协调好家庭关系。游戏力强调的是基于玩耍式游戏的养育方式,对于0-6岁的宝宝是非常有效,对于亲子关系更亲密也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我的亲身经历中,游戏带给我们的作用远远大于说教。比如需要培养孩子自己刷牙,只是去讲要他保护牙齿等云云并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如果我们发明游戏的方式,比如想象一下牙齿是轮胎,想象我们在洗车等等,孩子会非常乐于参加这样的游戏。
孩子为什么游戏?
对于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而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他的开心烦恼可能大多数来源于这里。贝乐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行动力,我在和他搭建任何场景的时候,他的想象力和表达都会超出我的预期。让人觉得很惊讶。孩子的世界就是在这样的想象中逐渐清晰起来的。所以我们不管是带孩子读绘本,画画还是其他,都可以锻炼他的想象力,艺术和表达。而孩子在构建的游戏设想中全都可以得到锻炼。所以说这是一项成本极低的亲子活动。
和孩子游戏能带来什么?
除了上述说的,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等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我们真正做到和孩子成为了朋友。我们能接受他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我们不会用自己的经验去要求他,而是会尽可能打开他的世界观,让他自己去接触,去选择。在我身边,很多人还是会延续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我们近些年反复说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成年人会把童年遭受的方式投射在下一代身上。这自然会是个循环。我们这一代很多人无法和父母直接表达爱,父母也不会这么表达。我们彼此惦记,但是裂隙太多。我们期待更好的关系,但是事与愿违。那么没别的办法,只能从我们这代做起,阻隔掉这个循环。
游戏一定要有意义吗?
在孩子小于3岁的时候,我觉得不用赋予游戏意义。让孩子去主导,去发现。适时的去解答孩子的疑问,就是很好的游戏。上了幼儿园之后,孩子接触同龄人更多了,老师也会教很多游戏。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游戏。
我们家在很多情况下都会用到这个方式,真的是很有效。后续我会分享一些具体的场景和游戏,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