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073)

详注《随园诗话》(1073)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07-09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七九】

掌科丁田澍先生乞假归,《留别都人》云:“亦知葑菲才无弃,其奈桑榆影渐低?”“论事偶然分洛、蜀,交情原自比雷、陈。”“晓钟催去朝天客,过巷车声枕畔听。”皆妙。

掌科,明代官名,掌科给事中的简称,清代对掌印给事中的尊称。洪武十三年( 1380), 废中书省,罢丞相,分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使六部的权力扩大。十五年(1382),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各科数人不等(均从七品)。清初,因袭明制,设六科给事中,“六科自为一署”,为独立的监察机构。顺治十八年(1661),六科定各设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满、汉均各一人。康熙五年(1666),改都给事中为掌印给事中。雍正元年(1723), 将掌印给事中、给事中由康熙时的七品升为正五品,与都察院的十五道监察御史平级,或略高一级,使六科成为都察院的下属机构。

丁田澍(生卒年不详),字芷溪。安徽怀宁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选庶常,授编修,历河南、山东道御史,典四川乡试,擢礼科给事中,掌印给事中,因事左迁兵部主事,升郎中, 乾隆四十一年(1776)告归。著有《粤游》、《蜀游》、《北游》诸草,诗赋十余卷。简介见于清·许嗣云《芷江诗话》卷二。按:有辞典将“丁田澍”错写成“丁田树”。

都人,音dōu rén,释义:1、意思是都城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张铣注:“言此都士女丽美过于五方。”唐·杜甫《悲陈陶》诗:“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仇兆鳌注:“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长安,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阅《上海新报》,天下震动,举国廷诤,都人惶骇。”2、明代称宫女。俞正燮《癸巳类稿·家人言解》:“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他(崇祯帝)望望西洋自鸣钟,看见快到他平日起床拜天的时候,便分付传都人侍候梳洗。”3、《诗经·小雅》篇名《都人士》的省称。《诗经·小雅·都人士序》:“《都人士》,周人刺衣服无常。古者长民衣服无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伤今不复见古人也。”后人每咏之以慨叹世道之丧乱,礼制之无常。东汉·蔡邕《逑行赋》:“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

葑菲,音fēng fēi,葑、菲都是菜名,葑即芜菁,又名蔓菁。菲即萝卜,亦叫芦菔、芦葩、雹葖、莱菔等。葑与菲根茎和叶均可供食用。后用葑菲表示鄙陋之人或有一德可取之谦辞。用“葑菲之采”为请人有所采用的谦辞。《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按:毛传:“下体,根茎也。”孔颖达疏:“言采葑菲之菜者,无以下体根茎之恶并弃其叶,以兴为室家之法,无以其妻颜色之衰并弃其德。”后以“下体”喻妇人色衰。唐·李白《秦女卷衣》诗:“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南朝·宋·鲍照《绍古辞》:徒抱忠孝志,犹为葑菲迁。宋·陈亮《又与勾熙载提举书》:“岂郎中欲纳一世之才,高高下下,不使丝发遗弃,亦欲忘其下体而采其葑菲乎。此意高矣厚矣。”《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过访已自叨荣,奈何复金玉辉煌,郑重如此,可谓视葑菲如琼枝矣。”

桑榆,音sāng yú,释义:1、桑树与榆树。西汉·刘向《九叹·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鸣鸠栖於桑榆。”2、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唐·刘知几《史通·叙事》:“夫杲日流景,则列星寝耀;桑榆既夕,而辰象粲然。”《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3、以喻事之后阶段。《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4、比喻晚年;垂老之年。《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李善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将老。”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5、喻指隐居田园。清·魏源《客怀八首柬龚定庵舍人》诗之四:“安得遵云衢,及此桑榆光。”

洛蜀,音luò shǔ,意思是指洛党和蜀党。为宋哲宗时元佑三党中的两党(另一党叫朔党)。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元祐三党》:“洛党:程颐(洛阳人)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蜀党:苏轼(蜀地眉山人)为领袖,吕陶等为羽翼;朔党:刘挚(永静东光人,今河北省东光县。朔,北方)为领袖。”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洛蜀党议》:“时吕公著独当国,群贤咸在朝,不能不以类相从,遂有洛党、蜀党、朔党之语。”明·叶襄《感旧》诗:“洛蜀纷争日,君王宵旰时。”明·沉钦圻《咏史》:“一堂争洛蜀,四镇角熊罴。”

雷陈,音léi chén,东汉雷义与陈重的并称。据《后汉书·独行传》载,雷义与陈重为同郡人,二人友好情笃,乡人谚云:“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用“雷陈”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隋·史祥《答东宫启》:“情喻雷陈,事方刘葛。”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自古道胶漆的雷陈,也不似你这般合意。”《品花宝鉴》第一回:“这颜庄在日,与士燮既系郎舅至亲,又有雷陈至契。”

朝天,音cháo tiān,意思是朝见天子、天帝;亦指向上;向天空方向。唐·王维《闻逆贼凝碧池作乐》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本条诗话“晓钟催去朝天客”中的“朝天”系双关语,既说明自己是经常朝见天子的人,又说自己早早动身,仰面躺在回家乡的车中,于是,便有了“过巷车声枕畔听”的妙趣。

清·丁田澍《丙申乞假回籍,留别都门僚友十四首(选四)》

其一

秋风吹动故园心,引疾今朝竟脱簪。

敢以微官高去就,难将衰质久浮沉。

鸿文纬国推燕许,逸兴寻山慕尚禽。

从此东华软尘隔,羸骖无复晓骎骎。

其二

人海藏身懒出扃,养疴镇日卧空廷。

静繙蟊简寻医术,闲伴蛩吟念道经。

入幙凉飔秋摵摵,垂帘细雨夜泠泠。

晓钟催去朝天客,过巷车声枕畔听。

其三

知足遥闻汉二疏,一官五品我何如。

曾因献赋依香案,屡许封章上玉除。

门外孙班环马帐,路旁花县拥潘兴。

鲁如顾此差堪退,莫笑腰间未佩鱼。

其四

行装检点别同人,数载曹司忆接茵。

论事偶然分洛蜀,交情原自比雷陈。

鹓行五夜趋蓉阙,骊唱三秋向柳津。

烟水一竿吾愿了,诸公努力翊丹宸。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 详注《随园诗话》(928)

    【原书卷八·三八】尹文端公妾张氏,封一品夫人,与内廷恩宴。大将军某与忠勇公在上前戏尹云:“张有贵相,十指皆箕斗,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07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dh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