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读《孔乙己》随感二

我读《孔乙己》随感二

作者: 知足常乐半瓶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00:03 被阅读1次

还有一类读书人(引用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的话)1894年7月,中日开战,慈禧太后从颐和园移驾紫禁城,满朝官员都出城迎驾。当日,恰逢暴雨,路面积水颇深,文武百官个个匍匐路旁,衣帽尽湿,两膝泡在水里,顶戴上的红缨流下鲜红的水。其中有一位大臣是张之洞的堂兄张之万,已年过八十,久跪不能起身。慈禧乘轿经过众官时,竟连眼皮也没有抬过一下,眼前视若无物。百官之中,有一人目睹此景,心死如灰。多年后,他说,就在那一刻,“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状元下海办厂,是千百年来的一个天大的新鲜笑话。自从唐太宗李世民开科取士,自诩“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以来,殿试摘桂是中国书生一生中最大的荣耀。然而,张謇经商却颠覆了所有的光荣。他好像是往天下士人心中重重砸下了一个大锤,其震撼效应难以形容。张謇经商的动机,与赚钱无关,他产生了“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想法。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经商在当时确实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他的感染下,两年后,苏州另外一位状元公陆润庠也宣布下海创办纱厂,还有一位咸丰朝的老状元、已经官居礼部尚书的孙家鼐则命他的两个儿子孙多森、孙多鑫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机器面粉厂——阜丰面粉厂。这些状元公的行动,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惊世骇俗,对于视“工商”为“末业”的传统中国社会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状元办厂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西化和务实救国,一改传统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板形象,读书人再不以经商为耻!他们中还有一类读书人是思想文化彻底西化,虽两脚踏中西文化,但更多是用西方的思想理论方法眼光重新解读传统,带来了新文学,新史学,新政治制度,但传统的根和治学方法多被摒弃或退居次要。

在这个时候鲁迅的孔乙己再次展现孔夫子的形象,我们既要看到孔夫子代表的儒家的彻底瓦解不能救世用世,为世人抛弃耻笑百无一用,痛恨社会的黑暗,也要正视大哲贤儒们坚守儒家的根由何在?如果没有存在的必要,为什么当下又在复兴国学?怎么又死灰复燃愈演愈烈起来?简单说儒家的极入世用世的济世精神人文关怀是放在任何朝代都不过时的,儒家一时的失败只是思想固化,重形式大于实质的内容,死要面子,盲目独大,但其千百年长存的精神在新儒家的捍卫和重新解构下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表面守旧的人思想上并不过时,并不盲目跟风,抛弃传统。由此看来孔乙己代表的孔夫子就又有了永远存在的必要。

相关文章

  • 我读《孔乙己》随感二

    还有一类读书人(引用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的话)1894年7月,中日开战,慈禧太后从颐和园移驾紫禁城,满朝官员都出城迎...

  • 我读《孔乙己》随感四

    常人说他的好吃懒做其实是不了解他,他是断不为走卒健仆的人,难道他只能做钞书匠不为人识,他的才华何时才能展露? 他的...

  • 我读《孔乙己》随感三

    课文中的孔乙己和孔夫子的关系。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长衫说明他是读书人,站着喝酒说明他生活困顿...

  • 我读《孔乙己》随感一

    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我们由课下小注可见孔乙己是孔夫子的化身,孔子字仲...

  • 我读《孔乙己》随感五

    要了解孔乙已文章背后的意义,借用红楼梦中有两首西江月·嘲贾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

  • 住铁皮屋的男人

    每一次,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我总会想到这个人,他没有孔乙己的性格,却有孔乙己的命运…… 这个人,住在我老家的...

  • 以《孔乙己》为例学肖培东老师的深文浅教

    接到学校的听课通知时我正在领着孩子们读《孔乙己》,而且已经分析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所以,只能讲这一课的第二课时了。...

  • 孔乙己: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又读鲁迅的《孔乙己》这篇文章,觉着身边有很多孔乙己,包括我自己好像也都有孔乙己的影子。 一个人最沉痛的悲剧...

  • 读“孔乙己”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穿的...

  • 读《孔乙己》

    读了鲁迅先生的《呐喊》,感觉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科举制度,八股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孔乙己》随感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ew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