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1.知识点:
要想改变现状,或者说改变自己想改变的,不能先从外界找原因,首先就是要改变自己,或者说来完善自己,前提是要改变自己看待外界一些事物的角度,也就是书中所提到的观点。有些时候看待事物,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认为的角度去分析去思考,因为有可能方向就不对,逻辑也不对,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看待事物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外在的世界,不能只在自己的认知范围里去评判一些事情。也不能一味地完全觉得自己分析的就是对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会存在信息差,每个人的信息储备量也不一样,有时候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也不同,除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改变自己观念的同时,要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与此同时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观点(看法与观念),保持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
建立全新的观点,在我理解来看是不要片面的去评判某件事物,要全方位的去分析,不能以自己现有的经验和经理对一件自己还没完全了解的事情去评判。要结合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周围环境去全面的分析,保持客观的态度,另外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遇事不能冲动的去表达自己的第一感觉层次的观点,一个人的观念真的很重要,它的威力不敢想象,如果观念改变了,接下来的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这是一切的原动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认知世界,扩大手里的心灵地图,再逐步去实践。
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的日积月累,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成功不是一句一句喊出来的,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脚踏实地奋斗出来的。
2.经验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自己求学的这条路,从自己作为一个班里最小的幼儿园学生开始了漫漫求学路。本身有年龄优势的我,原本一手好牌,却不曾想半路辍学了…
小学成绩还不错,考上了镇上的初中,奈何自己年龄小,又无知,每天喜欢玩,还喜欢和高年级的同学玩,逃课,睡觉,打架,上课听随身听,看似这些和我无关的词,都被自己统统体验了一番,度过了一段“愉快潇洒但无聊又空虚”的初中生活。
最后辍学了,选择去打工,原本就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地方,老爸没读多少书,老妈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或许我初中辍学应该是一种正常状态。
所以早早地开启了新的生活,打(童)工卖海鲜,那当时的工作常态就是:北方的夏天穿着羽绒服去冰库拿货,满手手心都被扎出了血,遭受冷眼和看不起是常态…
原本已经想“认命”得我,在老板家的公子的“刺激下”突然萌生了一种念头,我要回去读书,要考大学,还要接着读…
也就是当时的这种念想,让我立刻辞去人生中第一份所谓的工作,义无反顾的选择回家,找学校,找老师,我要回去读书,我要继续学习,老板家的“傻儿子”可以靠他老爸买进去,我不靠我老爸,我靠自己考进去。
或许就是这种强烈的念头,一直支撑着我向前走,回去读书,考高中,考大学,到后来读研再到出来走上工作岗位,这条路虽然很艰辛,虽然走了十几年,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想书中所说的,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观念;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没有捷径的,要脚踏实地的来。
3.行动
首先反思自己关于读书方面一直是断断续续的在看,没有持续,也没有持续的输出读书笔记,输入和输出是一个过程,而且对写作也是个促进作用,读书是一件持续的事情。
自己先把读书这件事情,先读起来,读书笔记先写起来,持续下去,因为有些时候看了和会了再到做到是完全不一样。之后每一天坚持持续的阅读和输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