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零露
中国文学的发展,从韵文上讲,唐诗宋词到元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会以不同的音乐性来配合文学形式,同时又是连贯的,演变的关健的就是音乐性。
尤其到了宋词元曲的时候,音乐性加强。在元代和韵文和文学形式部分可能和音乐以及歌舞的表演关系会更密切。
元曲是一个戏曲的形式。我们看一首诗和听一首诗的经验是不一样,有些诗我们看起来时候有很大的感动,可是念出来觉得不懂,听觉的诗和视觉的诗是不同。
我们现在阅读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将听觉转成视觉。今天的元曲有可能有部分我们在内容意思上不一定懂,但是它的音乐性有很大的感人性。
编剧并不一定全部要自己创作,可以将前人已经存的东西拿来组合,组合成不同的东西。元代的四大元曲的作家关汉卿、白朴、马志远、王实甫的作品中,如《单刀会》来自《三国志》,《悟桐雨》来自于白居易《长恨歌》等,有很多的作品和前代有关。
戏曲的来源,面具舞的形态来自于《兰陵王破阵曲》,从北齐到唐、宋、金、元准备一个民间戏曲发展的基础。
如果我们把四大元曲作家中白朴《梧桐雨》、马志远《长恨歌》、王实甫《西厢记》叫文人派,他们文辞非常优雅,喜欢讲历史、宫廷和贵族或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关汉卿是另一派,来自民间的一派。
白朴和马志远的文字完全是文人的感觉,大家熟悉的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以从这首曲中会发现,元曲越来越白话。是一种白描的写法,和元代的绘画非常像,将对内的情感的描述,转成对外景的描述,然后把情寄托于景中去描述,这种叫做白描。
在宋代时候,情的描述太多了,到了元代的时候,会觉得情的描述有点滥情了,所以开始觉得一个真正的情感可以淡到枯藤老树昏鸦。
词和曲的最大的不同,因为词是文人之间一种专业描述,可是曲是需要放大到民间中去。
到了元曲时候,创作者越来越倾向于不直接写内心的情感,而是将内心的情感带到大自然中的去。有点像元代的画,比如黄公望的《贵春山居图》,其实笔笔都是心情,可是全部把心情寄托在山水来讲,寄托外在的客观世界来讲。
创作者的眼睛像一个摄影机的镜头,带我们去看枯掉的藤、老的树、看到黄昏时候回来的乌鸦,三个东西都没有主观,都没有说这三个东西快乐还是不快乐。枯藤、老树、昏鸦是三个电影蒙太奇,我们看到了画面,同时也引发了心情。其实用了几个蒙太奇,分别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道、西风和瘦马。
所谓的蒙太奇,其实就是电影中的剪辑。元曲是高度善用剪辑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完全不讲自己主观。创作者必须扮演记录片摄影机的角色,带我眼镜去看这些东西。
元代的散曲和杂剧之间的关系,散曲是杂剧的基础,其实戏剧的舞台空间在散曲中已经形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