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08:35 被阅读0次

登太白楼  

明代:王世贞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赏析

此时王世贞与李攀龙主盟文坛,名重天下。登太白楼,追寻前朝天才诗人的足迹,心中有很多感想。所以,诗的一开头就写当年李白登楼情景:“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不称“李太白”而称“李供奉”,称李白刚刚去职的官衔,这就巧妙地交代了李白登楼的时间和背景,李白到山东任城,是在任翰林供奉之后,并说明他虽然被“赐金放还”,却满不在乎,照样地纵情诗酒,放浪山水之间。“长啸独登楼”,“长啸”是魏晋时代阮籍嵇康的名士风度撮口发出悠长情越的声普。这个细节描写,突出了李白的潇洒风神。一个“独”字,更写出其超逸不群和“眼高四海空无人”的气概。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座本来不为人注意的济宁南城小楼,一经大诗人“垂顾”,从此百代留名了。这里流露了王世贞景慕、缅怀李白之情,在无限景慕中,也隐隐蕴蓄着作者追踪比附之意。王世贞此时想的是:当年李太白垂顾此地,百代留名,我王世贞如今也来步他的后尘了。明里是颂扬前贤,暗里寄寓着个人的抱负。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王世贞写自己登楼望断天涯的情景。可是诗人笔下之景,并非全是济宁城楼即目所见,而更多的是作者心中想像的一种海阔天高的境界。此时登上太白楼的王世贞思接千载,多么想与才华盖世的李太白精神上千古相接。于是,他也像李白那样,运用充满神奇幻想的浪漫主义笔法表现自己对这位天才诗人的神往。李白《登太白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王也贞在登临凭吊之际,也进入李自写的那种幻觉境界:仰望海天,明月当空,曙光朦陇,仿佛自己也听到诗仙李白的召唤,即将凌虚乘风而去,进入天界之门,去与他“相期邀云汉”了。 

当他猛然从幻境中清醒过来时,又从天上跌落尘寰,不禁产生一种失落感。他感叹:像李白这样的夭才多少年才出一个,酒楼啊酒楼,自李白光临之后,还会有像他这样的人再来登临,使酒楼重新蓬壁生辉么?“杯欲觅重来者,潺缓济水流。”他心潮澎湃,望着东流入海的济水出神:那i滔滔江水啊,洪波涌起,后浪逐前浪,一浪高一浪。“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类发展史文学发晨史,也是这样。他感咽的神清中,大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年”之慨。 

这首《登太白楼》写作上一个显著的特色,把李白当年登楼和自己今日登楼捏合到一起写,明写大白,暗写自己,写得极有才情,极富个性,表现了王世贞敢于与李白攀比的雄心、气魄,李贽称王世贞“少年跌宕,······气笼百代,愈不可一世”(《藏书》卷二十六)。王世贞这种个性,在这首诗中表现得很突出。这首诗写得也像李自,海阔天空,气条调古,颇得李白诗歌之韵。

相关文章

  •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登太白楼 明代:王世贞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

  • 七绝:欲罢相思思愈重

    雨侵修竹枕间听,旧梦潺湲不易醒。 欲罢相思思愈重,青衿系处尺余盈。 (孤雁入群格)

  • 心雨潺湲

    点化一滴水 带来一场雨的恋语 风声不休不眠 描润天际的唯一 一朵奇卉依蓝韵海 盛满最后一许心露 这次的雨色很浓 深...

  • 【五绝】百丈漈潺湲

    【五绝】百丈漈潺湲 文/林海陌上觅桃源,不闻车马喧。闲心何所住,百丈漈潺湲。 平水韵十三元 百丈漈:青田四都

  • 憶江南

    江水流,潺湲几时休? 君是小楼惆怅户,我为江湖落魄身。 无语正黄昏。

  • 诗--- 重 阳 节 感 怀

    九九重阳节 秋水日潺湲 满地黄花香 天边南...

  • 五言律诗:秋水(原创)

    暑退日高远,苔痕暗几重。 随风曳浅水,潺湲入眸清。 碧落浮云老,苍山画意新。 欲鞠一抔饮,稽迟无限秋。

  • 七绝 踏春

    山花烂漫满枝头,涧水潺湲石上流。今日重寻仙境去,不闻鸟语更清幽。

  • 丑奴儿●平生只合花如海

    平生只合花如海,蝶也翩跹。水也潺湲,梦后花开暖欲然。

  • 潺湲成音

    ——管平湖《流水》有感 我感应到您的呼吸 您的心魂住进了我的心房 您脉搏的轻重疾徐 沸腾了我血流的滚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ky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