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女扮男装逛闹市
船到白河码头,已是下午酉时时分,船工们把船拴好,固定好铁锚,收拾洗洗澡,把头梳得鲜亮,换了衣服就一起上了岸。只有一些老者留在船上。
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人头攒动。
白河县是一个山城,沿着汉江沿岸形成一条街道,大家习惯叫它“前街”离汉江一百多米,形成一道屏障,对岸便是湖北郧西县老关庙。
前街,是白河县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坐南朝北,左西右东,东边有一条白石河,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入汉江,这白石河按以往地理先生讲,原本是一条横贯东西的“水龙”,其龙头就在泰山脚下汉江交汇处,原本有一龙珠在前面江中漂浮,龙戏珠而入江海,白河县就因此而得名。
船工们最爱打扮,除了拉纤时穿着朴素些,不拉纤时就立马洗了澡换了衣服,打扮得光鲜亮丽。他们深知:“人是衣裳马是鞍。”的重要性,不管自己感觉如何,别人看了也舒服。长期逛码头,他们看穿了世道,穿得差了就会遭人鄙夷和唾弃。
自古以来,驾船的人有两大好处:一是会做饭,炒得一手好菜,煎得一手好鱼,火烧馍烙得两面黄,吃起来香脆可口,再煮上一碗好汤,喝个小酒,他们很会享受生活。
古时,有一句顺口溜形容驾船的男人:“好吃男人驾划子,好吃女人生娃子。”他们不争辩。只是对女人有些冤枉 。
二是会洗衣服。爱收拾打扮自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潇潇洒洒,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爱干净,见过世面的男人。
他们喜欢看热闹,专朝人多的地方钻。看耍猴的,玩把戏的,唱戏的,卖狗皮膏药的,下破棋的,各种玩牌的……。他们看得多了,也就学会了,到了一些小码头也去糊弄别人,捞点外快。
他们能说会道,也看不出他们是干什么的。是当官或是生意人。只有一些老者和有经验的人,一眼便能认出来。
他们经过风吹雨打,日晒夜露,浑身上下成了一条黑泥鳅。
特别是大热天,拉纤时只穿着个裤衩,打着赤脚,任凭太阳晒,沙子烤也不喊疼,脚板底烙成了一层厚厚的壳,加之过多的流汗又黑又瘦,浑身上下的肌肉成了一张皮,肉贴上了骨头,不过他们还挺精神的。也有一些人,任凭太阳嗮,地下蒸他们还是照样肥膘肉满的不走膘,真是人的体格各异,承受得住,一言难尽。
驾船的人都喜欢逛街,这是天性,看到街上的美女就走不动路了,眼睛就像定了神似的,几时看不到美女了,才肯收回目光,把脖子扭正,继续看下一个美女。
每到一处码头,只要船一靠岸,有事没事都要上街去看一看,溜达溜达。看城市的风景,看街上的美女,风土人情,学地方方言,生活情趣,所以他们见多识广。
姜小姐待大家都上岸了,自己也收拾打扮一番,穿了父亲的羊皮夹袄,黑色绸子棉裤,脚上穿着蓝布袜子,套着黑色棉布靴,头发盘在头顶上,戴着一顶油毡帽,看不出她是男是女,就连她自己也感到好笑。向母亲说一声:“妈,我也上街去玩一会就回来。”就悄悄地跟在人群后面。
到了街上,一些店铺,旅馆的店小二就向她打着招呼,这些小白脸,以为她是歇店或是吃饭的。她一一地还了礼,点点头,招招手。她径直来到街中心的拐角处《如意》茶馆里听说书,顺便打听一个人。
屋里挤满了人,全是听书的,老少掺杂在一起。每个人面前摆放着一个茶碗,里边斟满了茶水,有的自带着紫砂壶。时不时的抿一口。
她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店小二给她拿了一把椅子,坐在那里,也给她倒了一碗茶水,跷起二郎腿听起了说书。那说书的人把一部《五鼠闹东京》讲得出神入化,抑扬顿挫,听得个个瞪大着眼睛。
她很喜欢听说书,在读书的时候,老师讲课,那种有节律的感受,使她至今难以忘怀,记忆犹新。听说老师上京考试求官得中,而今被分配到白河县当了县令,她向一位老者求证,老者点头说:“是!”就想去拜访老师。
那时候,自己是个黄毛丫头,老师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现在自己是个大姑娘了,想必老师是个什么样子……。如今当了县太爷,当然就不一样了,那派头还瞧得起自己否?不管他瞧得起瞧不起,也得去看看他在说,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想着她就起身出了茶馆,朝县衙的方向走去。
船工们有的都进了酒肆茶楼,也有的去了迎春苑和萃花楼。
姜小姐刚走了几步,就见前面一行人,其中一个人骑着枣红马,穿着红绸子官服,头上戴着顶子,由官丁牵着马朝这边走来。
姜小姐仰头望了望天色,乌云密布,有些像要下雨的样子,又见天色已晚,就打消了要去见老师的念头,但又转念一想,明天要是开船走了咋办?折转身就来到了一家店铺里,向老板借了纸笔,给老师写了一封书信塞进邮筒里。
刚弄好,就见那群人走到了自己跟前,姜小姐借着天空昏黄的余光看去,正是自己的老师,不由得喜出望外,高兴地高声喊了一声:“老师!”就慌忙跪下,众官丁急忙拦阻。
县太爷在马上恁了一下,就扰手叫众官丁们停下。姜小姐摘下油毡帽,放下辫子,露出庐山真面目来,一张白皙而机智的瓜子脸好看极了。县太爷跳下马,来到姜小姐面前,伸出双手扶起了姜小姐,又抚着她的肩膀端详了好半天,说:“姜春花,是你呀,你怎么会在这里?”
姜小姐说:“老师,我跟父亲在船上,从武汉送货到安康去。船刚到码头,听说老师您在这里当了县令,心中高兴,正准备去看您!”
“噢!”蒋县令点点头说:“姜春花,那好吧!我密一起走!”
众官丁也附和着说:“姜小姐,我们一起走!”
姜小姐看看天色,说:“老师!今天天色已晚,我该回去了!明天再来拜访您!”说着向老师又行了一个一揖到地“礼!”然后转身离去。
蒋县令“嗯”了一声就跨上马急急忙忙地走了。
姜小姐回到船上,就向父亲说明了情况,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说可以试试,突然父亲也想到了一个问题,就和女儿商量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