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武汉出发
清朝末年,在汉江上漂移着一支船队,往来于武汉至安康之间,肩负着汉水上游沿江两岸,各个城市和码头的货物运输。此时他们正载着货物浩浩荡荡从武汉出发,沿着汉水向陕西安康方向前进。
三十多艘船只,四百多个船工,每天行程一百多里。白天一同航行,像一群大雁,翱翔在汉江之上。晚上像一群鱼儿,把船拴在一起一块儿休息。
他们晓行夜宿,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晚上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谈论时实,商量着第二天行船的事宜。
船上百分之六十的船工,来自各个领域或因杀人、放火、抢劫……劳教释放出来,或因房地产破产负债而逃避,在社会上无法生存,被迫走投无路,才走上这条艰辛之路。
这是一个比较自由的职业,有货的时候就忙,无货时候就休息。还可以干些别的事情。所以,他们选择了驾船这个行当,跟着船老板还能见识见识诸多的大城市,了解市场行情和信息,了解时事政策起到一定作用,还能顺便带一些私人货物:如珍珠玛瑙、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进行买卖,以便寻找机会伺机行动。
最小的船只也有二三十吨,最大的船只也能装载四五十吨货物。这是汉水平时所能承载的能量。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船正借助着风力前行。船工们站在船头上,肩上挎着搭膊,时刻准备着没有风力的时候下船去拉纤。
他们时刻都有两手准备,有风的时候,挂帆扬航,风推船行,他们能借机休息,养精蓄锐。当然他们希望天天有好风吹着,这样他们也能天天休息。
没有风作动力的时候就靠人力,几十上百人排成长长的队伍,拉着纤绳,迈着坚实的步伐,弯着腰,弓着背在沙滩里,在岩石上艰难地爬行,逆流而上。看来驾船的人是喜欢风的,而且是顺江而上的南风,风会给他们减少痛苦增加快乐。
他们过荆州,走襄阳……一路顺风。汉江平原的风力好滩涂少,所以他们行动也快一些,不数日便到了丹江口码头。丹江口以上逐渐进入了山区,地势险要,河流湍急,行走要比平原困难得多了。
船在上滩的时候,你帮我帮你,拉着用竹篾编织成的像绳子一样的纤绳,嘴里喊着号子。随着号子的吆喝声,把一艘装载着货物的船拉上滩去。
他们风雨兼程,马不停蹄地往前赶。一日行至湖北郧西天河地界,离陕西白河县城还有一段路程。时值中午时分,一阵东风袭来,正是挂帆扬航的好时机,太公和工人们正在午吃饭,就急急忙忙放下手中的饭碗,一声吆喝吹起了口哨:“荷啰啰——喂——!”所有的船工们都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拨锚扬帆起航。
借着东风鼓动着船篷,船工们站在船头上吹着口哨,呼唤着东风。风推船行,船就风势,所有的船只都挂起风帆,像一群大雁翱翔汉江之上。
船上载着沿江码头各个商铺从武汉采购来的年货,要赶在阴历腊月初以前,把货物运送到各个老板手中。此时正值阴历十月初,虽然还有两个来月,不说大家也知道,在那种年月,暗无天日之下,土匪强盗横行的时代,多少激流险滩,险要地段,悬崖峭壁。特别是乌江渡一带,地势险要,路不好走是小事,那里山高峡陡,人迹罕至,常有土匪出没。
在汉江三千多里的水路上,凶险地带数不胜数。就数乌江渡一带最为凶险,是往来船只在那里丢船弃货,人仰马翻,血流成河,染红汉江。船上的货物被洗劫一空,是船太公和船工们最难熬过的一关,一提起那地方,船太公和船工们无不发怵,心惊胆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