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米兰·昆德拉在以色列获得世界文学奖的时候发表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演讲,这是他在演讲中引用的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玩笑》、《不朽》等。
米兰·昆德拉通过他笔下人物和读者之间一种深层的精神联系,对爱、死、喜、悲这些常见的主题都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形式上和结构上的探索。他把自己放置在小说之中,与自己的创作进行互动;作品中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在一起,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物在一起,一个故事和几个故事在一起,既独立又一体。
昆德拉小说的重要主题:人生不过是去往何方与来自何处的事情。
米兰·昆德拉在用第一或第三人称讲述故事时,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现场感。读者会产生与作者,小说人物同在一个场景的真实感。写作过程中他运用了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历。
米兰·昆德拉梦幻叙述的灵感源于卡夫卡、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小说大师。
他在演讲中说到:我喜欢想像小说的艺术是作为上帝笑声的回声而来到这世界上的。
他分析了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初稿时一个非常可爱的女人,在小说定稿的时候已经大不相同了。他认为不是作者在写作中改变了自己的道德观,而是在写作过程中聆听到了一种与他个人道德信念不同的声音。他认为那个声音可以称为“小说的智慧的东西”。
昆德拉认为真正的小说家都会听从并服从于这个高于作家个人智慧的声音。他幽默地说:“我总爱相像佛朗索瓦.拉伯雷有一天听到上帝的笑声,便孕育出了第一部伟大的欧洲小说的思想。”
人的思考不一定能够抓住真理,甚至是越发的远离。事实是,“人永远也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的确如他所说,小说的智慧与哲学的智慧不同。小说不是诞生于理论的精神,而是诞生于幽默的精神。在昆达拉的心里,小说的灵感是从上帝的笑声中获取的,不从属于任何确定的意识形态,甚至是矛盾的。
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帕捏罗泊一样,小说家在夜里拆掉那些神学家、哲学家和学者在前一天编成的织毯”。在昆德拉的观念里,生活里人们行为的一系列因与果带来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物的疯狂之旅。
小说是相像的天堂,在小说里所有的人都有被理解的权利。
在这片演讲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昆德拉对福楼拜观点的认同和影响,他详细谈到福楼拜的小说中对“愚蠢”的深刻剖析,愚蠢不是人们认为的缺少知识,可以通过教育而改正。“愚蠢”在福楼拜的思想中最为惊人的是:“愚蠢与人类存在不可分离的一个范畴。”
在昆德拉认同福楼拜关于现代小说独创思想被扼杀的观点中谈到:现代小说被媚俗打翻在地。个体思想的存在是独创的,是真正艺术的生命。艺术不是取悦大众的媚俗美学和道德。
在这篇演讲中,昆德拉从小说艺术、个体独创思想、欧洲文化的被扼杀等角度,幽默地,毫不隐晦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文笔犀利,逻辑严谨,这篇演讲稿是一篇对小说艺术的深刻阐述,不仅让人们了解了作为小说家的昆达拉对小说艺术的理解,还能让人清晰地感觉到作为一个小说家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文化功底,以及一个小说艺术家对社会对现实的深刻的洞察力和责任感。
感叹昆德拉自身的独特气质和个性。
一个这样的小说家,才会有那样精彩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