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习笔记(37)

作者: 五麓了了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07:04 被阅读14次

介绍完了欧洲的音乐,从单音音乐织体发展成复音音乐,再发展成主音音乐的这些故。接下来该说一说跟我们最相关的,亚洲音乐织体怎么发展了。

首先,和亚洲音乐最有渊源的音乐织体,叫异音音乐。

异音音乐的形态

猛一听起来有点像那种大家一起合奏或一起合唱的单音音乐,大家都是演奏或者是演唱同样的旋律。

它们的差别差别就在于,单音音乐是整齐划一的齐唱或者齐奏,不可造次,但异音音乐是允许你搞点小动作的。比如,虽然每个人唱的或演奏的都是同一个旋律,但因为每个人都在演唱或演奏的时候做了一些小动作,就是加了一些花腔或装饰音在里头,所以即使是同样的旋律,听起来也会有一些差异。

总的来说,如果没有人说明这是异音音乐织体的话,听起来好像有点杂音、有点乱的感觉。

以在福建泉州非常普遍的一种乐种,叫做“南管”的乐曲为例。南管这个乐种,主要是由一个演唱人与四个乐器一起搭配演出,这四个乐器分别是琵琶、三弦、箫与二弦。

音乐学习笔记(37)

琵琶弹着南管乐谱上记载的旋律,再把箫加进来,那它搞的小动作跟琵琶叠在一起。好像之后又多了好多音,这也就是箫在同样一个旋律的基础上加了很多它自己的装饰音,就产生出的一种异音织体。

以此类推,加入二弦。二弦是属于胡琴家族,也是两根弦的拉弦乐器。最后把演唱人跟所有的乐器都加进来,包括刚刚一直还没有出现的三弦。三弦是三根弦的弹拨乐器,音色比较低沉一点。因为它的声音比较沉,可以把整个乐曲镇住。

当所有的演奏跟演唱人都是根据同样的一个旋律,加入他们自己想要诠释的装饰音,就使的同一个旋律都会产生个别差异,加总起来同时演出的话,就会形成这种异音音乐的织体。

如果你仔细听的话还能有一种寻宝的乐趣,就是说每个线条都有一些小小的差异,而且也会创造出一些不同的音色层次,这是在亚洲各民族或国家比较常见的一种非常雅致的音乐织体,值得你去细细品味。

异音音乐的速度和拍点差异

有些异音音乐的旋律差异,不仅仅是透过装饰音的个别表现,有的时候会在速度上或拍点上做出差异,比如有一首札达格苏荣老师唱的蒙古长调。那个马头琴的旋律好像一直在追着模仿歌手的旋律。

马头琴

这种速度上造成的差异,也形成一种非常好听的异音音乐的织体。

现在,你应该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异音音乐织体听起来是怎么一回事了,不太清楚也没关系,多听几次文后的推荐音乐就明白了。

总结一下:

同一个旋律由不同的演唱人或演奏人发展出个别的旋律差异,然后同时演奏,同中求异,层层相叠,就形成一种很特殊的层次,造成一种音色跟线条上的趣味,这就是异音音乐。

补充说明一下,你会发现早期东方人的艺术美学非常注重线条,而西方则非常重视立体结构跟比例。如果用绘画来看的话,西方大概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发展出用光线跟阴影来表现立体感,追求的是一种具象的美感;而东方的绘画就是一种线条的琢磨,特别是中国的绘画不只是线条而已,还有一种抽象的文人意象。

简单来说,如果你看西方的绘画,眼前的高山肯定挡住后方的山;但中国的国画却是一山又有一山高,远山在云雾飘渺间不断地绵延。

所以西方的音乐美学也会透过和声来表现旋律的立体感,而东方的音乐美学就是不断地雕琢这个旋律,成为我们今天所提到的异音音乐。

不过,因为近几百年东西方频繁地交流,所以东方的音乐也渐渐有了立体和声的架构,从我们每天打开电视听了流行音乐就知道,我们其实已经很习惯西方的音乐结构了,这就是音乐自然的发展。

推荐聆听《良宵引》演奏者:龚一、罗守诚    收录于《琴箫引-夸父发烧天碟》专辑

《清平调(南管)》王心心  曲:陈庆华

《乌珠穆沁辽阔的草原》演唱者:阿拉坦其其格 & 扎格达苏荣    收录于《蒙古长调民歌》专辑

《细雨洒落群山》Daniel Ho & 泰武古谣传唱    收录于《歌飞过群山》专辑

《清平调 云想衣裳》王心心    收录于《静夜思》专辑

                                                  2018.12.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音乐学习笔记(3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nj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