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写给帝王看的,既然如此,司马光当然会选取有代表性的帝王以及他们因之成功或失败的行为来警戒后世君主,现今社会虽再无君主,但仔细学习它亦可以帮助我们以后事业的发展和教会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三家分晋之后,魏、赵、韩三国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战国时代的序幕
拉开。在这个精彩的、壮烈的、残酷的时代,涌现出了众多的英雄,他们或为君主执掌一国,或为将领驰骋沙场,或为谋士才华横溢,或成功,或失败,或留名万古,或泯灭于历史。然而过去就让它回归历史,留下的就让它成为教训,成为我们行为处事的指导,这是历史的意义,”鉴于往事而有资于治道“哉。
说起战国,不得不先说首霸魏文侯。
魏文侯是魏国二
百年基业的开创者,魏国在他的领导下成为了战国首先称霸的国家,能够快速的崛起,在于魏文侯身上有许多过人的品质,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一点是礼贤下士。在位期间拜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老师。《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话可以说明他注重人才、礼贤下士的程度:“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开始时段干木很拒绝见魏文侯,但魏文侯并不生气,非但如此,还在每回经过段干木家的时候在其门口停留一会,并做出以手抚轼的礼节。这种谦卑的做法吸引了众多的人才,诸如吴起、西门豹、乐羊等,这些人都是他之后成就伟业的得力助手。
在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发展因素,国家想崛起就不能不注重人才的教育和发掘,团队想发展,同样不能不招揽人才,并诚心对待人才,让他们才有愿用,才有所有,只有这样,国家、团队才能崛起、壮大。
然而仅仅拥有人才还是不够的,因为最高领导的好坏更能决定团体是否能良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最高领导扮演的是精神领袖的角色。在这一方面,魏文侯同样可圈可点。
比如诚信。看《资治通鉴》的一段记载: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如果你贵为君主,正在观看美妙的宴会,外面还下着大雨,这时你突然想到之前和一个山野农夫约定今天要一起打猎,你会怎么做?大多数人会觉得外面下雨那就不去了吧,对那个农夫可能也多选择不去理会,或者最多派个人去传信取消约定,毕竟那只是个地位低下的人。然而魏文侯却不是这样,他的做法是冒着大雨亲自去取消约定。试想如此小事都那么诚信的魏文侯
,怎么能不赢得臣民们的信任而甘心效劳为其那?而且,此时的魏文侯也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诚信的表率,底下的臣民一定会向他学习,一个社会都拥有诚信的氛围,想不高速发展也难。
魏文侯还有一个故事能直接说明为什么他能坐上霸主的位置: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上文的意思是说:开始的时候韩国要打赵国,就来魏国借兵,魏文侯以与赵国是兄弟之邦的理由拒绝了。后来赵国同样来魏国借兵罚韩,魏文侯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两国君主都很生气,但是魏文侯却并不把实情告诉他们,直到他们自己知道真相后,对魏文侯很感谢和拜服,由此一致把他当成老大哥,魏文侯于是开始真正的称霸于诸侯。
从魏文侯身上可以看出一个领导人应该有的三个气质:心胸广、
气量大、有担当。
被人误会后不把保护他们的过程告诉对方以邀功,这是心胸广;因为不借兵被骂而不生气是气量大;深处矛盾的中央敢于去面对这是有担当。凭这三点在几方势力中想不做老大都难,这是御人的智慧,是领导的艺术。
以上对魏文侯的讲解不仅是为了说明他的高尚品质,更是要学习该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领导,他的身上还有很多没有说完的故事,《资治通鉴》中也同样有很多成功的帝王,学习才刚刚开始。讲《资治通鉴》不是在做学问,那是老夫子的事情,这只是成就一番霸业前的准备,君不见,毛泽东一生翻它十七遍。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erweim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