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这是日本时装浪潮掌门人山本耀司最出名的语录之一,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引用并以此自戒 - 不要自以为是!但是与此同时,人们又往往害怕面对自己的盲点和不足。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人性的弱点导致人们既不敢积极提供反馈,也不会主动寻求反馈,很多情况下,公司的360度评估都流于走过场。反馈的意义究竟何在?
毫无疑问的是,反馈使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任何一个人如果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那么再冷静理性都不敌客观存在, 所谓“我很客观”只是你自己眼中的“客观”,其实质还是一种“主观”。 在一次领导力发展工作坊中,我曾经遇到一位学员旁若无人地谈论自己的想法,对其他学员的意见置若罔闻, 在之后的一对一辅导中,这位学员提到自己的发展瓶颈时说:“我总是站在大家的利益考虑问题,但是他们都不听我的,如果按照我的想法行事, 那么……”, 我问他怎样才能够让别人听他的,他回答如果他的级别更高一点就好了,于是我问:“那么你怎样才能升到更高一级的职位?”他怔了一怔,“没人支持我升上去”, 我追问:“那你对此能做些什么呢?”他沉默了很久,低声说了一句“我要学习倾听别人的想法”。 在后面的几次辅导中,我们针对“倾听”展开了深度对话, 最后这位学员找到了个人发展的突破。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那次领导力发展项目的“碰撞”, 这位学员还会在自认为的“客观世界“中沉睡多久。
不仅仅这位学员在“沉睡“, 或多或少,我们每个人都有沉浸在自己”客观世界“的时候,在多大程度上,我们愿意保持多一份清醒(主动寻求反馈)?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我的看法是:这完全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希望过怎样的生活、希望与人们建立怎样的连接。 对于如何看待他人眼中的自己,一直以来就有各色各样的”鸡汤“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反正别人也不一定懂”、“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每一种味道的鸡汤都有特定的上下文关系,到底喝哪一碗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需求。 就拿前面刚刚分享的领导力发展案例来讲,如果那位学员没有向上发展的动力, 那么他也可以选择继续“沉睡“,只要能够保证绩效、并且不妨碍他人。 问题是, 如今的乌卡时代(VUCA)时代变幻莫测,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人连接、合作以谋求生存和发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因此,寻求反馈以保持自己不致于“沉睡”、“迷失”一定比以往更加重要。
提供反馈,是你给朋友的一份礼物; 寻求反馈,则是你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对我来说, 这就是反馈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