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女儿不太专注,玩具随意摆弄几下就转移目标,绘本看两下就换。同龄的小朋友坐在沙堆里,把沙子铲进小桶再倒出来,就这样可以玩很久,果冻却不喜欢。
想起果冻妈小时候一个玩具可以玩一天,我好像却从来没有这种光辉事迹被广泛宣传,不禁怀疑果冻是不是又被我给带偏了。
“你小时候就是不专注”!我妈的论断权威且不留情面。“写个作业,一会转转笔,一会走走神,半小时能完事儿非得整一小时,你要是注意力集中,那成绩呼啦一下就上来了”。
我妈应该是把我多个时期的表现进行了剪辑,不过,记忆中我的确有段时间学习很在状态,也没怎么用力,但考试成绩却勇猛精进,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可惜,这种专注力加持没持续多久,我就继续泯然众人矣了。
专注力是个好东西,我可不能让女儿重蹈覆辙,再走进我摔过的坑。
我向老婆讨教小时候是如何掌握专注力这项技术的,果冻妈思忖半晌曰:恐怕是小时候玩具比较少,就喜欢深入思考人生吧。
我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就像老师讲题:同学们,这道题为什么选C呢?因为只有C正确啊! 我决定自力更生,自己寻找答案。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窃认为以下的方法值得尝试:
番茄番茄
著名的番茄工作法已流行了很多年,它来源于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这位仁兄也长期被自己专注力差,效率低所困扰,某天,他愤怒的对自己说:我TM就不信不能坚持专注10分钟。
他去厨房拿了个番茄形状的计时器开始死磕自己,发现效果还不错,于是几番改进之后,番茄工作法横空出世。
番茄工作法道理说来也简单,就是把工作任务分解成一段段时间,通过倒计时增加紧迫感,这样,效率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工作成果也容易量化监督。
重要的是,番茄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在同一个时间单位里只做同一件事,更容易排除外部干扰,推进工作,进入沉浸状态。
我们都有体会,做一件事进入状态大概需要10-15分钟,如果一天被打断4次,累积起来就会白白浪费1个小时。
番茄工作法把工作和休息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现代科学认为:人的脑力和体力一样,也是会波动的,就像跑步,时间太长或者突然加速,身体都会感到疲乏。
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它是一台精密且傲娇的仪器,用得多了就会出问题。要懂得保养,调节使用。专注一段时间,就停下来休息一下,以便它恢复能量。别霸王硬上弓,妄图靠毅力打败低效,累了就是累了,尊重自己的状态。
番茄工作法,给专注力赋予了一个节奏。
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是近几年脑科学的新型领域,它强调身体可以影响大脑。
我们都以为自己是被大脑控制的,吃饭是大脑告诉你饿了,睡觉是大脑告诉你困了。但有时候,身体还有可能反作用于大脑。
恐怕你听过心情糟糕,保持微笑2分钟,心情会变好的例子,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宝洁公司很早就把具身认知运用到了影响消费者购物方面。宝洁的电子广告播放不是从左到右滚动的,而是从上到下。当你的视线随着广告移动,你在不自觉的做着点头的动作,此时,身体就会向大脑传输“认可”的信号,无形中你就做了购买的决定。
还有电影《神奇女侠》那个双腿分开,两手叉腰的屌炸天姿势,实验表明,保持这个姿势两分钟,睾酮水平会提高20%,你可以快速获得自信。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身体动作的确可以影响大脑认知。
没找到叉腰的.jpeg起初我是不服的,直到了解到大脑神经元回路并不总能分清真假,你在心情好时会不自觉微笑,那么当你微笑,大脑也会认为你心情很好。于是乎,既然大脑这么单纯,没事骗骗它又何妨?
把自己当成个十分专注的人,并且学习和模仿专注力强的人是如何做的,他一动不动,你也一动不动;他皱眉,你也跟着皱眉。
改变具体行为可比改变思维方式和大脑要容易的多,具身认知这么容易上手,值得一试。
吸引力三原则
为什么我们读起书来气若游丝,但打游戏却精神百倍?游戏到底有什么秘密,能让我们非常专注呢?
答案是游戏都是人为设计过的,就是为了吸引你玩下去。游戏在设计上满足了吸引力三原则:目标明确、能力匹配、即时反馈。
每个大boss出现前,都会有很多小弱鸡先出场,它们的使命就是被你干掉。你很容易实现这些小目标,声音和图像也在告诉你,你的努力没有白费,你获得新武器,get新技能,不断强大起来,直到有实力与大boss决战。
在引导孩子,甚至自己培养专注力的时候,我们恐怕也要想想如何设计。这个任务目标是否明确,孩子(我)是否能够理解?孩子(我)目前的能力水平能否胜任?如何提供有效且精确的反馈,让孩子(我)进入正反馈,持续把工作推进下去?
总结一下:
- 用番茄工作法控制节奏
- 模仿优秀行为来影响思维
- 设计任务进入心流模式
从小到大,老师只告诉我们要把试考好,但专注力这个技能,老师似乎并不上心。术虽重要,但道更高端。专注力这门功课,只能自我修炼了。希望能在女儿需要我的辅导前顺利出关。
希望不要被暗器击中.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