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是下午六点。套用一句歌词,“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可后面不是“微山湖上静悄悄”,而是山川大地似火烧,夕阳比正午还火爆。这便是今年立秋准确时分两个小时前的真实景象。
极其盼望的秋天就要到了,但酷暑不肯走。它似乎太留恋这个让人们有点惧怕的夏天,它实在喜欢肆无忌惮的为地球奉献光和热。那怕被人们厌恶,那怕被人们嫌弃,那怕被人们憎恨,它毫不在乎。尤其是当它变成西下的夕阳的时候,还是那么张扬,那么骄横跋扈,没有一点衰弱的温柔。而是一幅即便近黄昏,也要拼全力的模样。
由此突然联想到了那个呸若西,有点相似的脾气。许多人都在贬损她,咱也觉得她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或许它还有自己的道理,帮咱成就一下夙愿亦是没有预料到的。由此也想到了人的一生,千人千面,各有各的轨迹。未必所有人的暮年都缺乏光泽,都会像夕阳西下一般低沉。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是对夕阳的叹息和无奈,但叶剑英元帅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壮心不已”的博大胸怀和进取精神。可见不同的人对于夕阳和黄昏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会以不同的方式去面对。
再说立秋,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依据天文划分,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前结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但按照气象学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才算是进入秋季。这个显然不适合普通人的习惯心理,进入秋季变成了不定期。诗人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让人在经历炎夏时渴望凉爽的秋天。立秋之后还有一伏,未必会“早上立了秋,下午凉飕飕”,但秋老虎毕竟蹦哒不了几天了。
人们既喜欢用太阳一天之中的东升与西下来象征人的一生,把年轻人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自然老年也就成了夕阳。又喜欢用一年四季中的春夏秋冬来比喻人的一生,秋天自然就成了中年时代的象征,甚至把晚秋视为老年的开始。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但又是叶落飘零的时刻。故萧瑟秋风令人滋生出许多的感慨,由此也形成了整个秋天悲壮苍凉的颜色。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热爱秋天,讴歌秋天。
应该认为此刻已经进入了秋天的倒计时,刚才天气预报突然预报今晚有大雨或暴雨。天边开始有乌云聚集,但并不浓厚,铜川会不会真下一场大雨,在这个立秋的节气?一会我登上楼顶,张开双臂去迎接它的来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