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
都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可没举杯,更没醉,却“愁”得到了“肠已断”的地步。而且,还没看见“酒”,已经泪水漣涟了。“愁”的浓,“愁”的重,全由心境而生。这十三个字,饱含着的情感色彩,沉郁,哀伤,也全由心境那里潺潺流泻而出。“泪”哪里是从眼哐中流下的,是从心里。
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自是”两个字,把“人生”与“情”的机缘,一语道破了。这个“情”并非是薄的淡的,而是浓的重的,浓重得到了“痴”的地步。但是,由此生出的爱恨情仇,和风花雪月一点没关系,那么和什么有关系呢?提出个悬念,让人们寻找答案。其实,何必一定要有答案呢?思考,是个愉快的智力游戏。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答案吧。
3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忆帝京》)
十个字,很像一副对联,字词对仗工整,流畅得如行云流水,琅琅上口。是一个人的自我反省,觉得有“负”于人。细想一下,未必真的“负”了什么,而是被所爱之人的真诚热烈所打动,总是感到不好报答。只能用行行泪水,披露一颗赤子之心。
4
“红日淡,绿烟轻,流莺三两声。”(晏几道《更漏子》)
极美的意境,有声有色。“红”与“绿”,色彩艳丽,相映成辉。在这图画一般的景象中,飞出一只黄莺,欢快啼叫,一眨眼,和声音一起,无影无踪,消逝在远方。瞬间情景,带来的想象,丰富开阔,是不是会由此想到一个小鸟依人般的女孩,从身旁一闪而过了呢,耳旁有没有清脆的笑声?
鬓丝几缕茶煙里/宋词的短句5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
这是模仿两个人对话的语句。一个问,南方不好吗,为什么不去呢?另一个回答,不论南和北,不论这里那里,只要觉得一颗“心”能安顿下来,也就是觉得开心,踏实,稳定,那么这里就是我的家乡。用不着考虑那么多,只要“心安”,才是最宜居住,最宜生活的重要标准。这应该是个很聪明很智慧的选择。“心安”和“吾乡”连在一起,立刻有了融融暖意,无比温馨。
6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清平乐》)
“春”在季节里,应该是最富于诗情画意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它带给人们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因此,寻“春”,游“春”,惜“春”,恋“春”,留“春”,成为一种梦幻似的精神追求。它的逝去,带给人们无限惆怅,甚至哀伤。诗人像是在作广告,号召大家,谁要是知道它究竟去了哪里,赶快把它叫回来,一同居住,永远不再分离。这里的“春”,理解为人生季节的“春”,也不勉强。
7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
对老朋友老知音,“故人”的思念缅怀,一直是每个人永久的情感需求。“故人”不止牵扯到一个人,还会牵扯起一连串的“故事”。里边有苦辣酸甜的滋味,有悲欢离合的情景,多么值得反复的回味,留存在记忆中。窗外边,风把竹叶吹得窸窣作响,跟脚步声似的,准是“故人”光临了吧。在优美景物映衬下,急切渴盼的心情,显出了几丝悲凉。
8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前面是最著名的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凄凄。”不去说了。这里引录的两句,说的是气候变化了,不能一下子就适应,特别要小心呵护才是。自然界是这样,在社会中事业上的“气候”,更是如此。经常会遭遇“乍暖还寒”的突然袭击,比如离职了,失恋了之类。别急,别紧张,耐心历练,耐心等待,真正“暖”的时候,就在眼前。
9
“旗亭问酒,箫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朱敦儒《朝中措》)
既然漂泊在外,那就遇到有酒的地方,举杯喝酒,遇到有茶的地方坐下饮茶。像鸟儿一样,自由飞来飞去,不知道归宿在哪里,干脆把五湖四海都当成家吧。如今,北“漂”,南“漂”的,从中是不是能获得一点鼓舞和希望呢。
10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张孝祥《西江月》)
在人生之路上,一定得经历过无数次的坎坎坷坷,无论阴云密布,风雨交加,只要坦然面对,就成了习惯,不必大惊小怪的。心里边总会阳光灿烂,即使山穷水尽,也相信柳暗花明。置身官场商场情场,这是必须应有的乐观和豁达。“悠然”,是品格,是修养,也是境界。行走在“世路”,必不可少。
鬓丝几缕茶煙里/宋词的短句11
“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陆游《渔家傲》)
岁月无情,老了就是老了。那个“矣”似乎有点无可奈何。可春去秋来,朝花夕落,这是谁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规律。那就顺依天命,在以“茶烟”为乐趣的休闲日子里,平静的安度晚年。不可“愁”,更不可“无寐”。对自己的生命是如此,为人处事也应该如此,顺乎自然,从容应对才是最好的选择。
12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范成大《南柯子》)
应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中,衍化出来的。用“江水寄离愁”,并不可靠。只知向“东”而不知向“西”。那么做其它事情呢,也是这样吧。
13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辛弃疾《鹧鸪天》)
不必引经据典,看似满腹学问,其实,凡夫俗子,也自有他的长处和优势。正如,不显眼的“丘”与“壑”,虽然没有峰峦叠嶂,没有碧波涟漪,却自有别样的野趣,有它的引入之处。因此,对人,不能以容貌,以装束,以职业论高下。对自己,不论多么平凡世俗,也不该自卑自贱。要挺起腰板,做一个大写的“人”。
14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辛弃疾(《西江月》)
读书破万卷之后,忽然有了新的醒悟。前辈那些著书立说的圣贤雅士,都是很有学问的大家,但是,一字一句道出的,也并不一定全是真理,甚至有许多值得怀疑之处。“全无是处”,在于加强语势,不是全盘否定。对待“古人书”,是这样,对世间其它事情,大抵也是如此,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更不可迷信。
15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前面两句是:“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就在这样清冷寂寞的景象中,突然发现桥边的几丛“红药”。惊喜之余,不禁有了疑问,年复一年地这么生长着,还生长得枝叶繁茂,究竟是为了哪个人呢?顿时,“红药”仿佛有了灵性,脉脉含情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柔弱的植物尚且如此,具有七情六欲的人,该如何是好呢。
鬓丝几缕茶煙里/宋词的短句16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朱淑真《蝶恋花》)
一年一度,短短停留两三个月,“春”要归去了,真是恋恋不舍的。那就安排个欢送仪式,摆上酒肴,为它辞行吧。可是“春”默默无言,准是不忍离去,感到痛苦悲伤,即使有千言万语,也没办法表达。只见暮色中,飘起丝丝细雨,大概就是“春”的泪珠。在女词人温柔委婉的目光里,“春”成了活生生的娇媚小女子了,令人怜爱。
顺手抄录的这些短句,在原来的词里,与其它语句融汇在一起,成为其中的一个构成元素,大多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闪烁出耀眼的亮点。现在剥离出来,都能独立存在。三言两语,或描述景物,或抒发情怀,或议论感触,虽然只是一枝一叶,却能够看见树木森林。这样的阅读,除可以满足审美享受之外,带来的省思和顿悟,很接近于禅悟,接近于哲理,引领读者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精神境地。
这正是宋词的魅力。
网友评论
原来苏轼千年前就说过。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从此天涯各自老,聊将心事付瑶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都很喜欢,多了,没刹住。
范成大《醉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