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
《文化苦旅》一本拒绝了我又被我拣起的书

《文化苦旅》一本拒绝了我又被我拣起的书

作者: 跟趟ss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15:43 被阅读32次
    《文化苦旅》一本拒绝了我又被我拣起的书

    这是一本曾经拒绝过我的书,7年后无意间在图书馆偶遇这本,不得不拿起来,也是想检视自己这7年有没有成长,是不是足以面对他,能不能稍微和我心目中苦大仇深老者形象的余秋雨对话只言片语。

    这本书的编排我不知道是不是按余先生一路走来的路线编排的,在我看来却很巧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从序开始,我竟有很多共鸣,这让我很欣喜,居然生出了些许相见恨晚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家中拿着笔记,一边读一边记一边写的那些晚上,我还是勉强能和余先生谈上几句,但一旦脱离了纸笔,我竟不能再多说上一句了。也许是思乡心切,回家的路上我一连读了几篇,但却收获寥寥,不是余先生这几篇写的不好,只是分明有什么但我却抓不住,这种感觉太不好了,于是我不得不拿出电脑,将那几篇翻开,再细细的研读一遍。

    然后我发现,这样我就也可以啰嗦上几句了,虽然没什么特别的感悟,不知道值不值得写出来,但是总感觉这样就是有了一些获得感。朋友说这本书最好在旅途路上拿着,走到哪便翻到哪篇,倒也是一个激发共鸣的好办法。每一篇短短的游记背后都是余先生巨大的知识背景做支撑,可能我百度一晚上也了解不完其中一篇,当初我就是被文学大家的实力吓到,以至于翻都不敢翻一下,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是傻的可爱(对自己永远宠溺)!

    其实和很多大部头书一样,无需完全理解,有一点所得即可,下面就是我在火车上的读书笔记,看,我理解到这样都可以写出来,你还怕什么?

    顺便说一句,你看过《胡适日记》么?

    贵池傩

    傩戏,我是因为之前看过这个傩字,不认识,百度才知道这么一个驱逐疫鬼的祭仪,在我印象中是一团虚幻的神秘。第一次看到关于傩戏的描述便是余先生这样说,“对神,人们既有点谦恭畏惧,又不想失去自尊,表情颇为难做,干脆带上面具,把人、神、巫、鬼搅成一气,在混混沌沌中歌舞呼号,简直分不清是对上天的祈求,还是对上天的强迫。反正,肃穆的朝拜气氛是不存在的,涌现出来的事一股蛮赫的精神狂潮:鬼,去你的吧!神,你看着办吧!”

    爽快!痛快!我仿佛也是劳作了一年,终于在傩戏上扭扭身子,愉悦着自己也让神乐一乐的一份子,一年以来,我谨守着时令节气认真的完成我的角色赋予我的义务和责任,终于一年的任务完成,我可以直起腰来,可以脱离我的设定角色,可以夸张的扭动起我久不舒展的筋骨,随心所欲的扮演起本身以外的角色,巫、鬼,甚至是神,可以畅快的呼喊,喊一些自己听不懂也不管别人和神能不能听得懂的音节,总之,这一年我尽力了,其他的,神,你看着办吧!

    我对古代祭祀一概不了解,稍微相关的就是看见游客去寺庙进香,可即便已经是堪比景点的名山名寺,进香的游客大多也肃穆,而我也保持着一贯的敬畏之心。我从来不知道人可以在神面前如此肆意洒脱,可以这样欢脱,与其说祭祀不如说是一场庆典,本着自娱的心,畅快淋漓的舒展出一年的劳累和谨慎,至于神,如果您也看得高兴,就保佑我吧,反正明年我还是会谨慎的认真的做一个人的。

    傩祭傩戏的重新延续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现在不知道发展成什么样子了,但是一股披着文化外衣的复古风潮这几年却一直没停过。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确实值得我们探索,但这种探索应该是双向的,以我们所伫立的时代为起点,向遥远的过去探索,也向更遥远的未来探索。我记得我初中的政治课上老师就教过,对于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本着继承和发展的态度实现传承和创新。

    青云谱随想

    共鸣不多,只有一点,关于艺术,终归是人的创作,还是融入一些作者的人格在里面的好,若能把作者的全部人格和个性在作品里得以彰显,那想让人不记住都难了。

    江南小镇

    “与显赫对峙的是常态,与官场对峙的是平民,比山林间的蓑草茂树更有隐蔽力的是消失在某个小镇的平民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山林间的隐蔽还保留和标榜着一种孤傲,而孤傲的隐蔽终究是不诚恳的;小镇街市间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的折磨和摧残生命,反而可以把日子过的十分舒适,让生命熨帖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够把自身由外到里融化掉,因此也就成了隐蔽的最高形态。”

    余先生这一段写的甚好,让我想起屡被曝出的某某90后小夫妻归隐山林,这不是归隐,是最大的装13。在城市里,同样的朝九晚五上班,地铁的人流太容易把每个个体淹没了,能代表我们的只有一句上下班的早晚高峰。同样的,从事相同职业的也太多了,白领、金领、码农,我们属于各行各业的群体中,却又无法代表任一行业,如果可以也许就会打消所谓归隐山林的念头了,我是说也许。这倒不是说我们的城市太单调,反而是太多元了,多元到无论你如何另辟蹊径都无法給自己找到一个独特的标签,它包容了你也包容了和你一样的他们,所以我们无论怎么修改横纵坐标,我们总是在一个格子里,这时候恐怕只有跳脱到坐标之外,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点,一个独特的人。

    如果我们能去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开辟自己的一个小世界,那我就是最独特的存在了,但这样完全自给自足太难,还要考虑水电是否方便,现代人再离开电太难了。退而求其次,我可以找一个离人烟不远的地方,近可入世,退可避世,但这样优势的地形太过抢手,在城市扩张的今天,太难了。再退一步,我可以去一个偏远的小村子,最好我是那里唯一的外乡人,这样我就是这个村里最独特的一点,至少在户籍上,无法把我们同质。

    有一点不太同意余先生,“从事文化艺术的人特别需要有一个真正安宁的环境深入运思、专注体悟,要不然很难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家。”只要内心平静,身居何处又何妨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苦旅》一本拒绝了我又被我拣起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bz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