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敬是个机智聪慧、思维清晰、表达流畅精准的十岁男孩!三年级下半学期后,他总害怕老师发火,不想上学了!他说,数学老师是个“急脾气、爱生气”的人,会占用其他副科的时间讲课,布置大量作业,当有学生上课讲话时,老师会布置更多作业罚全班同学。有时,学生们连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同学们喜欢体育课,但老师会占用体育课,同学们会集体釆取不好好听课的方式对付老师!表达不满!老师会大光其火,有时整节课训斥学生!每当老师发火生气时,小敬会很害怕恐惧,想哭!忍不住哭时,同学们问他怎么了?他就不敢哭,一直压抑自己!即使老师训斥别人,小敬就象训斥自己一样害怕生气。一方面害怕老师生气,同时害怕老师生气后布置大量作业,自己近半夜才完成作业,影响休息!周而复始,他越来越不想上学了!
通过引导,一步步探索发现“害怕”背后的原因是:怕自己做错,没有“价值感”!当从一个孩子嘴里说出这三个字时,我还是有些震惊的!于是问他什么时候感到有价值感?他说,就是玩围棋时。他想成为一位围棋高手,将来教授围棋!再就是玩游戏时!每当老师发火和布置大量作业时,他就通过玩游戏来缓解情绪。他只想玩游戏和围棋,什么作业也不想做,不想学了!
通过物件排列可以看到,他对数学老师“急脾气、爱生气”的害怕是一种投射,根源是在成长环境中,对妈妈“急脾气、爱生气”的害怕和担心。从而对自己的价值感和自信产生疑惑。排列呈现:他的爱好和娱乐不仅可以给他带来价值感,也是对他的一种支持力量,同时也隐藏着他的天赋和未来发展方向!父母如何支持和挖掘孩子的天赋爱好,是为人父母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之一!
在对他“不喜欢体制内教育,不想做作业,不喜欢学习”这一议题做引导时,聪慧机灵的他看着小物件,一下子悟到了“自己喜欢的游戏,是因为其中的乐趣和价值,而不喜欢的语文、数学等课目中,是因为自己没有发现其中乐趣和没有看到带给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发现是:他看到自己原来将所有的乐趣都投入到游戏中,忽略和代替了其他的乐趣!比如忽略了他语文课中写字的乐趣、忽略了写作文带给自己的乐趣,只全身心投入到“游戏的乐趣”中!游戏几乎代替了一切的乐趣!甚至因为要写作业、学习就不能玩游戏而不愿做作业!他对自己的这个“发现”,很兴奋!他一下子把“游戏”的代表从自己身边拿到很远的地方!他说,游戏快把这些全代替了!我可以在语文、数学和其他中发现更多乐趣,让自己更有乐趣和有价值感!他一下子开心起来说:“我轻松了!我可以笑了!我觉的老师的火也没啥了!老师也是为了我们好!”他的这个“悟”让我很震撼!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在一个多小时的物件排列中竟有这样的认知提升!
结束后的他说,我可以上学了!我的腿也不痛了!
后记:在面对数学老师表达自己感受时,他不敢面对!有了一段很纠结和艰难的历程!孩子的成长,依然需要父母的改变和支持。父母的言行模式无不影响着孩子的信念!孩子虽然可以上学!但需要父母的智慧引导!父母的一小步成长,孩子的一大步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