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产品,都是工具。

先来张全家福
本篇不涉及深度使用和硬软件开发,以软件和功能介绍为主。
大一新生,高一购入kpw、高二iPod,高三买了iPad Air,一加。大一买了MacBook。 从娱乐化使用转向功能开发和学习。
从软件和摸索如何最大化利用电子产品学习。以软件为主,方法为辅。
未来的时代,是屏幕的时代。——凯文.凯利
iPod

本为听歌购入iPod classical,后发现podcast。
最近几年播客火了,而论起原型,就不得不提到podcast。

但podcast无论是从用户体验还是国内电台数量上都比不上几大电台类app,可它优势在于极丰富的国外电台、较高质量的节目、较成熟的制作。

而iPod的便携更适合运动时使用。跑步时夹个iPod总比握个手机体验要好。
主要iPod就用来听podcast,这里就不推荐播客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向到iTunes里订阅。
Kindle
买了kindle 发现没法换壁纸和字体,翻页迟缓,果断安装了多看系统。用了一年多,但多看系统一直不更新,Amazon的书经常有特价。所以目前双系统切换使用。
重度阅读用原生、外文和推送阅读用多看。
多读书,也得多看报
提到kindle,大家都会觉得只能看书。这里就不多阐述了,很多用户也会忽略一个大杀器————推送(sent to kindle)

狗耳朵日报 最为稳定、订阅源也很多还可以订阅微信公众号。
readcola 可自主添加订阅源
微信 sent to kindle 长篇公众号不再愁。
在kindle订阅更适合中度阅读以文字为主的文章。带图的话不仅质量不好,还可能需要收费。现在我已经和Mac上的reeder结合起来看订阅。有图的用reeder、中长文章直接sent to kindle。
别一味反对碎片化阅读,你根本不知道哪片会震倒你。
iPad
买iPad初心只为有个ios系统,体验ios软件。也曾经沉迷于各种游戏。现在尽可能发挥ipad娱乐和生产双重功能。
这辈子买的第一个也是最值的外设。—— 蓝牙键盘,某宝99.两个月没充电了,摔了多次,手感良好,还支持各种系统快捷键啊!!
图书馆黑科技啊!

很多同学用 kindle看书一个问题就是笔记问题,电子书较纸质书也更容易让人走神(至少我是这样)加之多看系统的 发送到印象笔记 功能失效,于是我就开始边看边记

这样不仅提高专注力,而且在摘录的时候会再次思考,用iPad简要记录后到Mac版本上再总结。
软件
有些和Mbp上软件重合的,会根据使用频率选择介绍。
公开课类: Ted、网易公开课、mooc、云课堂不多介绍了
外语学习:单词软件转移到手机上,学小语种神器duo lingo!、memories、essay
生产:尝试过许多软件,不是不用了就是体验不好,只留下了四个,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需要。 记笔记Evernote、看文件wps、pdf documents、思维导图mind vector。 iPad可以很好弥补kindle对于pdf的劣势。
阅读:很多人容易忽视App Store上一个叫做““杂志””的分类啊!
免费杂志:看天下、三联(力荐)、环球银幕(简直良心到哭,我都想主动打钱了!从此告别纸质版…)
多看iPad用来看杂志、equal 。 kindle for iOS 看正版书、网易云和flipboard、Quora轻阅读。pocket用来同步Mac、手机,主要负责出门时候带图文章(手机体验不如iPad)
软件不多,使用频率低、功能重合、其他平台代替的软件都删了。留下空间下点儿课😄。
现在健身房用iPad看ted或公开课,路跑听播客。健身不再是浪费时间!而是放松与提升!
MacBook
出于专业需要大一割肉购入Mbp,到手后必须充分利用发挥功能最大化啊!性价比啊性价比!
MacBook对我来说最大功能之一就是:告别游戏了 :)
不从专业软件写了,每个学科需要不同。还有一些os x技巧类软件也不介绍了。就说一下日常主要使用软件。

European War4没开过好嘛!!
订阅:知了(知乎日报forMac)、一览(非常轻量级简报阅读应用,涵盖各个方面的不算大众的网站) 10分钟break的时候一天内容就能刷完。
reeder:主力rss软件,可自主添加订阅源,配合Mac的三字查词和朗读功能,阅读英文简报神器啊。UI舒服 (img) 20分钟刷完内容,深度、长文直接发到pocket,在课间或者上课时候看。收藏直接发到evernote。

pocket:不多介绍了。
自我管理:

Omni系列不用多说,其实我自己掌握的也不是很好,很多都没有深度发掘功能,比如outline到现在还没用过=3=
别让软件玩你,你要用它。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Wunderlist:离不开了,每天检查日常任务、随时记录一些ideas(之前都得开evernote:每天记到手机上,然后晚上睡前Mac总结清单执行。

Mindnode:很舒服的思维导图软件
One note:定期总结Evernote上的专业笔记,主要是可树立的总结一下。零碎的还是存在Evernote上。
新建的文件夹,好久没总结了=3=

自主学习:
其实Mac相对手机和iPad在学习软件上并没有太大优势
除了。。。
易呗系列!!
易呗公司简直不能再良心,软件全免费!
每天早起吃饭看个ted然后听听古典音乐在看幅画! 还有讲解!!


其他:
Noizio:白噪声
Radium:听国外音乐电台
码字靠Ulysses,markdown软件一个就够用啦!

day one:记录日常
手机
微信就是看公众号,公开课之类的app与iPad重合,还有诸多背单词软件就就不提了。
只说几个在手机上比较独特的app

pocket:碎片时间看文章,图片的还是用iPad
lofter、mono:同类应用,碎片杀器
火柴盒:每早起床一首歌、一个故事、一句话。 (one已经卸载半年多了:)
Wikipedia:不说了,支持直接到桌面widget。开启新的世界吧!
seed:没Mac时候用来读英文,UI漂亮,体验良好,内容良心。
Medium:Medium的app。UI和web一样漂亮!!
读读日报:用的不多,主要以体验知乎新产品为主。
写到最后莫名其妙成了软件推荐=3=
最后来总结一下个人使用跨平台的日常吧
早起:
手机背单词 -> 开Mac看wunderlist -> 易呗 -> iPad看Ted -> iPad看文件,手机听音频。 -> Mac:Reeder、一览、知了 刷一遍,值得读的存pocket
平时:
碎片化时段以手机为主、iPad杂志为辅。pocket、Evernote回顾。还有时间就刷seed medium之类的。
路上听播客。
大块时段:
kindle,如果上课没劲就看推送,在图书馆配合iPad记笔记看书。
晚上:
检查wunderlist -> 睡前总结纪录oneday
抛去专业软件,大概就是这样。基本一天没有闲的没事儿干的时候,碎片时间基本充分利用,并且有趣。
一直认为,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是工具罢了,不用了、用的少了、没用了。及时删,及时换。最后剩下的,不只是一两个软件,**而是围绕着硬件的一套专属自己的跨平台系统。 **
对我来说,电子产品主要还是吸收与生产。能娱乐,就更好啦!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对全文中一些操作流程或有其他问题可以再问我!日后想到什么会在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