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孩子用她幼稚的行为给我“加餐”,让原本心如止水的我,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后来,我和孩子对抗,把孩子弄哭了,气得孩子咬牙切齿,还直拍自己的脑袋。
看着被怒气情绪控制的孩子,我心里没有同情心,慈悲心,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她生气。我没服软、没哄,还觉得是孩子自己的问题。
送完孩子回来,仔细思考整件事情的经过。我发现自己执念太深,没有觉知,导致被秉性控制自己,才给孩子增添了新的怒火。
上午,孩子没磨蹭,吃饭很快。饭后,孩子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打开她那个拉杆箱书包,坐在空书包里对我说:“我发现这个书包能做雪耙子在雪里滑雪玩,就是稍微小了点。”
看到孩子奇怪的行为,我的气不打一处来。我很生气,带着讽刺的语气对孩子说:“你是三岁幼儿园小朋友吗?要不要我一会送你到幼儿园上学呢?”
孩子听到我的话,很不高兴,赶紧关上书包。我气也还没消,接着给孩子梳头发。一不小心,把孩子头发扯疼了。正在气头上的我没给孩子道歉,也没问有多疼。我还觉得自己没错,觉得梳头弄疼是经常的事。受不了,可以把长头发剪短,就不用遭被经常扯头发的罪了。
我的对抗,长篇大论的大道理让孩子更生气。于是,孩子开始打自己脑袋,揪自己头发,然后眼泪都出来了。我呆若木鸡地看着孩子,感觉这一幕好熟悉,很像先生发怒,生气时揍自己一样。
我静静地看着那个冷若冰霜,心麻木不仁的自己。我发现自己被执念控制了,在那个当下,我怎么觉得自己都是对的。不能惯着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难不成我要做那个慈母多败儿的母亲吗?孩子做出这样的事,我还不管,任由她吗?
回过头想想,我发现此事背后真正的意义要告诉我:我的执念该放下了,也该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了。
生活中,我和孩子也很相似,简直如出一辙。我不也经常会做出一件让人很意外,很不符合我当下年龄所做的事吗?经常无意识说错话,让身边人不高兴,做的事,也经常让身边人很意外,很无语。
我那么快就能原谅自己,怎么就不能允许孩子也偶尔犯一下呢?何况她还只是一个孩子。我一个大人都管不住自己,何况孩子呢?我能包容、原谅先生的缺点,怎么就不能原谅自己的孩子呢?我也太小心眼了。
看到自己的旧有模式,就是一种进步。不断提醒自己觉知,希望下一次再出现类似的行为,不再启动旧有模式。一直觉得和孩子相处,是孩子的有问题,原来,一切都是我自己身上的问题。
家人之间要多给出爱与包容,让家人的关系更近,更亲密。这样,家才会越来越温馨,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