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博老汉就像他名字的谐音一样,知识有些渊博。1958年出生,生在旧时代,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吹拉弹唱,棋琴书画都会,文艺细胞比较多。
特别是书画作品,在乡里也是数得着的。经常参加乡里的比赛,甚至被推荐到县里去参加书画大赛,早已名声在外。
每年家里的春联根本不用买,他写了几十年了。无论是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是乡里面有人请他,几乎是有求必应。袁博老汉也是个热心肠的人。
他的这种多才多艺的文艺范,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子女。家里有书香气,孩子们爱读书,有礼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几乎都受到了众乡邻的称赞。袁博老汉就这样一路看着孩子们长大。个个都参加了工作,从小发愁这个,担心那个,真正等到孩子们都长大了,再回过头来看看孩子们以前成长的路程,袁博老汉觉得他自己和老伴都很伟大。
在他退休的第2年,孩子们都不在身边。有一天,他从里屋拿出了陈藏多年的好酒。老伴做了几个菜,晚饭想小酌几杯,这才发现,整个屋里空落落的,酒虽然醇香,但喝下一小口之后他就不想再喝了。没有氛围,老伴又不喝酒,还劝他不要喝。再加上好久没有一个人品尝过白酒的辛辣了,他连忙将酒杯收起,泡上自己爱喝的龙井茶,好一阵才缓过神来。
袁博老汉也明白,让子女陪在自己身边是不现实的。孩子们都有工作,每天忙的跟陀螺似的,有时他一个人在想,养育这些儿女都是他们老两口在遭罪。
三周之后老伴给三个孩子分别打去电话,务必在一天之内到家。原因是袁博老汉左胸口有点疼,去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毛病。老伴想让三个孩子回来,带着他们的老父亲亲自到省城一趟,去大医院仔细检查一遍,找到病因好对症治疗。
三个孩子纷纷都从外地赶了回来,大家在家族群里热闹的议论开了。有的出主意,有的想办法,也多亏了三个孩子有这份孝心。还没去省城袁博老汉的病就好了一半。
省城的医生给他开了两个月的中药,医生说没有大碍,是慢性病,需要静养。
三个孩子这才放心。
半年之后,老母亲又把三个孩子召集在一起。电话里她把老伴的病说得很严重。三个孩子风风火火又从外地赶了回来,在家待了两三天之后才走。
袁博老汉这一次是膝盖疼,可能是老年人钙流失比较严重。在上台阶时,非常难受,去村里面的诊所看了看,医生说是钙流失严重,吃了两天的钙片,症状就有所减轻了。
儿女们好不容易又回来一次,趁着这次机会,一个大家庭的人员也相互聚一聚。
三个孩子都知道母亲的脾气,她不把父亲的病说的严重,三个孩子是不会从大老远的外地回来的。毕竟年轻人都忙事业,忙家庭。孩子们都了解母亲的心思,并没有怨恨她。大家也可以趁此机会团聚一下。不然,时间久了,亲情慢慢的就淡化了。
袁家家族群里,今天早上8:00又发布了一条群公告。
一娃二娃三妞,你们的老爹胸口痛病又犯了,忙完赶紧回来。
袁博老汉的胸口痛,已经不是第1次了。老伴在家族群里把这条信息发布之后,三个孩子本想打个电话先问问是什么情况,一看群消息,自己的母亲又发了一条重复的信息。
他们一定感觉到父亲病情的严重,二话不说就开始动身往家赶。
孩子们都变得很孝顺了,袁博老汉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但这一次孩子们回来之后,他却犯了愁,卡里的钱快花光了。
这一次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估计只能先欠着了。
原来袁博老汉和老伴商量,只要三个孩子们在外地回家一次。他们都会精心给孩子们准备好一份大礼包,有1000元现金,还有一些他们小时候爱吃的东西,走的时候带着,母亲的这种做法,也坚持了好几回。
艾滋病和其他花销,现在的袁博老汉已经囊中羞涩,他已经没办法再给孩子们掏现金了和准备礼物了,看来只能先欠着了,还不知道孩子们会不会怪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