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建筑上海市简友广场
游记I 晋西南古建行-D4 泛舟禅师塔

游记I 晋西南古建行-D4 泛舟禅师塔

作者: 禾叶兄弟 | 来源:发表于2021-12-05 22:15 被阅读0次

林徽因说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建筑,非富即贵。泛舟禅师塔无出其左右。

泛舟有显赫的身份。塔铭记载:“师以王孙脱屣,叔祖玄宗,祖邠王”。这里说的邠王即李守礼,是章怀太子李贤的儿子,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因此与玄宗李隆基是兄弟行,在泛舟来说,玄宗是他的叔祖。据载,泛舟禅师自幼聪慧,衷于佛事,20岁舍弃皇家生活,修行于大唐密宗圣地报国寺,圆寂后葬于这座端庄稳重秀丽的佛塔下。

泛舟禅师一生,游历既广,且能诗善画,在画坛诗林均有影响。尤其所画罗汉,绝俗超群,历代评价很高。宋人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记述:泛舟“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善草书图画,时人比之怀素、阎立本”。

宋人的《宣和画谱》也对泛舟禅师的画作了介绍,说泛舟最善于画罗汉像,“罗汉状貌古野,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槁项,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莫不骇瞩。”泛舟所画的罗汉夸张变形,大异常人,他自称所绘罗汉形象怪异的来源为“从梦中所见”。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所画之罗汉,连梦里也经常不断地出现,从中可见泛舟禅师创作的着力之处,在于不断变形,不断创造。

至于泛舟为何出家,已无从考证。或许在大唐皇室出家者众多,公主入道、王孙为僧并不鲜见。也或许是家道中落,人生无望,泛舟在衰微奢靡的大家族中已然寻求不到人生的目标。总之,泛舟出家了。

摘自网络,如侵删

泛舟出家的地方就在报国寺,今山西运城西南七八公里处。泛舟不知道的是他早已被人关注,关注他的人正是报国寺最大的出资人曲环。

曲环何许人也,报国寺所在地正是曲环的故乡。曾任陈许节度使的曲环在唐德宗贞元五年告老还乡,他买地建寺,并广结布施。曲环成就了报国寺。曾经的报国寺建造得十分规模宏大,据记载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依地势而建,逐级升高。唐朝时正是佛教盛行之时,报国寺当时应是香火旺盛,制势恢弘,并广有盛名,因此这才吸引泛舟到此出家。

其实也是曲环,成就了泛舟禅师。有了庄严肃穆宏伟的寺院建筑,寺院还缺少一位高僧大德任主持。于是,曲环请来了泛舟禅师任报国寺住持。他与泛舟很是投缘,常常促膝长谈对弈咏经。后来,曲环梭形在寺北安家落户以便与泛舟常往来,后来这一带逐渐发展成村庄,又以曲姓最多,直到建国后,这里还被称为“寺北曲村”,今仍名“寺北村”。

维修前侧面和俯瞰布局

《新修安邑县志》卷十的记载:“大历中,德宗召至京师,赐宴数日,不辞而去。往来于蒲坂条峰间,锡杖麈尾,见者咸以为神异。后游于河南之陕州。归寂仍窆于报国寺。”

现在我们无从知道究竟是泛舟禅师死于曲环之前还是曲环之后,但这座遗存下来的圆塔见证了二人深厚的友谊。

拍摄于当日

早上的阳光刚好照到塔顶,守塔人热心地介绍这座罕见唐代单层圆形塔。唐代圆形塔有记载的是3座塔,目前仅有此塔仍留存于世。《中国古达建筑史》《中国名塔》等均有记载此塔。塔身通体橘红色烧砖砌造,层层叠叠,且有砖制莲花瓣装饰,整体色彩及造型均优美小巧。这座塔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塔上铭文:安邑县报国寺故开法大德泛舟禅师塔铭”这块塔铭是古代难得一见的从左往右竖行书写的实例。

冬日温暖的阳光日复一日地照射在塔身上,寺北村的孩子曾经在塔下玩耍,他们比赛着把伸出的莲花瓣掰掉,并且一定要掰得干干净净。现在莲花瓣无图可依,自然不能修旧如旧。塔身下的红砖因老化和水浸已被替换掉,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整体尺寸和构造。泛舟禅师在里面应该还很好,曲环的坟墓却不知在哪里。报国寺早已不存,在这座塔南端有一片桃林,冬天的风穿过桃林,仿佛这里什么也不曾存在过。看门人再次将大门关上。

塔大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记I 晋西南古建行-D4 泛舟禅师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mw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