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问题:“你认为职业发展的模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该如何去应对呢?”
<问题说明>
1.职业成长中的“S型曲线”
1966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提出著名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而到了2017年,知名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通过他的著作《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解读。
汉迪在书中说道:“S型曲线”是每个组织和企业在预测未来时一定会参考的工具,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逃不开“S型曲线”。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10191/d0f92694f2798201.jpeg)
三个典型例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10191/7a23c95d904073ba.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10191/d5f94b1b8bc68ae0.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10191/a4ce43cd98f71da0.jpeg)
个人职业的“S型曲线”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10191/3087961ee55d6efc.jpeg)
第一个阶段——积累摸索期。
刚刚进入新的竞争环境,对这个环境的规则、基本情况等都还不熟悉,因此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摸索和试错,也需要在一些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基本认知。
第二个阶段——快速成长期。
在这一阶段里,你对于新竞争环境下的一些规则和情况已有较为充分的了解,也通过实践积累了一些微小的业绩。于是不断复制自己探索出来的成功模式,进入快车道,获得足够快速的成长。
最后一个阶段——成熟衰退期。
到了这一阶段后,你在某一环境下可能有了不错的成绩,竞争力也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不过你的成长速度开始逐渐放缓,成长边际效益逐步递减。
?一个疑问 ?
按照上面的职业成长“S型曲线”,我们似乎在快速成长期必须让自己背负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让自己的成长进入快车道,呈现指数级加速提升的状态,那么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成长相对慢一点,保持一种稳定、不那么激进的线性状态呢?
答案是:因为我们的前提假设是你处在一个快速变化且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当你选择一个新岗位,或是一个新行业,又或是一类竞争打法作为自己的成长赛道时,你的职业成长是有黄金时间窗口的——这个时间窗口,大部分会是3年左右——超过了这个时间窗口,你面临的情况,要么旧成长赛道的成长性和势能慢慢衰减,要么赛道中已经涌入更多新兴的“血液”,从而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
2.应对策略
第一,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当你开启了一段新的职业经历时——无论是到一个新的岗位,更换了一个新的行业或来到了一家新的公司,你个人职业成长的最优选择,是需要在3年左右的时间窗口内,找到自己可依赖的“成功范式”,进入快速成长期,让自己在这段职业经历中画出一条美妙的“S型曲线”,而不是呈现出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
第二,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任何一个个体或组织想要追求长期持续的成长和发展,都一定会面对和经历属于自己的“第二曲线”,甚至是第三、第四曲线,在多条成长曲线之间跨过“非连续性”的鸿沟。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10191/c9a0120873700b4f.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