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骨子里就带着不安份的人,总有一天他会爆发。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一代篮球巨星科比陨落,澳洲大火久扑未灭,东非出现蝗灾...如果可以,我相信大部人愿意重启2020。而今年也是我走在创业路上的第三年。三年来,我做过定制开发软件的外包公司,也做过几款自己的产品,截至目前还没成功过,这其中的无奈和孤独如果你不是创业者应该是体会不到的。今天,我选择用文字来记录下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复盘一下自己。希望我的经历能为正在创业的你或者工作中的你提供一些启发,同时也为我之前三年的经历画上一个句号。2020年重新开始继续出发。
讲述我的故事之前,先简单说下我是如何走上互联网这条路的。2013年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我选择的是省内(山东)一所大专院校的“软件外包服务”专业(2+1制)。因为这个大专院校普通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比较高,所以不得已才选择了这个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办的专业,分数线低但是学费高)的专业,和其他分数线比较低的专业相比,计算机类的专业我还稍微感兴趣一些。
大学期间,我学习还算认真,虽然没拿过奖学金,但是技术课在我们班级里也算是比较好的。2015年6月,学满两年,面临实习。实习前夕,有一家济南本地的软件公司去我们学校,托我们专业的老师招几个专业课比较好的学生,而我就是其中一个,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比较高兴的,因为还没正式实习就已经有实习单位找上门来了,而且也不用再参加学校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实训。但是,我并没有去,而是与我们学院的一名同学小G(大一参加软件大赛时认识)去北京找了一家培训机构参加移动端软件研发的培训,他选择了iOS研发,而我选择了Android研发。至于我为什么会选择Android研发,大部分是因为大一上学期的Android研发选修课让我对Android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大一参加软件大赛时做的也是移动端的游戏项目,这让我对移动端的软件产生了莫名的好感。
2015年11月份,我和小G培训结业,大学同学小Q也来北京找Android研发的工作,期间他暂住在我们的宿舍,两周之后他找到了一份薪资3000+的实习工作,薪资虽然不高,但是带他的leader技术很不错,小Q说能学到东西。大约一个月之后小G入职了一家做健身社区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而我,到12月份经由朋友内推进入了一家做幼儿教育产品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公司是一个只有技术团队的创业公司,加上老板总共6个人。至此,我算是正式走向了移动互联网之路。
上班的这一段时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开始的时候公司是双休早九晚十,这样每个月我和小G、Q三人都会抽一个周末出来聚个餐,吃饭的时候吐槽一下项目什么的,然后再逛逛京城,那个时候三个人工资都不高,但过得还算比较满意。但是后来我们公司取消了双休改成了单休,最后又取消了单休。另外Android技术团队都是新人,同组的同事小Y也是刚出来实习,技术跟我不相上下,技术沉淀不够,这就导致很多需求实现不了,有的需求实现了但是实现方式也不完美,再加上老板工期催的紧,整个项目做下来让人很有挫败感,bug很多人也很累,最关键的是在这里学不到有价值的东西,每天晚上下班之后到家吃个晚饭基本上就到12点,丝毫木有提升自己技术的机会,所以2016年8月在我毕业两个月之后我选择了裸辞,在辞职之前整个项目基本完成,App的UI界面着实不美观,因为公司没有UI设计师,整个产品都是按照老板画的原型图进行研发,整个产品的设计风格显得格外老气。
辞职之后,身上还剩七千多块的工资,然后每个月需要交1150房租,2000元培训学费贷款,生活支出1000块,这些钱大约可以支撑我度过2个月。辞职第一个月,我在智联招聘向几家公司投递了简历,经过几次面试之后,我发现我在表达能力方面有些欠缺,面试的时候容易紧张,另外好多自己知道的技术知识在面试的过程中会由于紧张而表述不清,这个应该跟我的性格有关,从小就比较内向。所以我决定在家闭关修炼一个月,做一个款属于自己的App —— 家教直聘,利用这次机会证明一下自己。这个App的需求是怎么发现的现在我也记不太清了。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从脉脉上发表了一个动态,表明了我的想法,然后认识了一位产品经理,这位朋友也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所以他帮我做了一个份原型图,还提供了2000条短信验证码给我。然后拿着这份原型图,我又去找了一位之前在即时通讯技术群认识的一位做后台的朋友。在我跟他讲了项目之后,朋友对项目表示了疑问,说谁会用这个东西呢?用户从你这能得到什么好处?我的回答是,我这个平台,大学生家教可以免费从这里找到学生,能挣到钱,家长可以从这里免费找到家教。与那些普通的家教中介网站相比,我们的平台是免费的,可以让大学生和家教垂直沟通,在效率上有很大的提升。
后来,朋友被我说的有些动心了,遂答应帮我写后台。可是,由于后面我的一波操作,让他放弃了这个项目,
我后面说这个项目我目前还没有想到盈利点(这个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没想过盈利的事情,只简单的想做一点用户的东西出来,帮助用户实现某些需求,做一款有用的东西出来。现在想想,那个时候还是太嫩了),然后他就借故推辞了说最近还有事情忙。最后,让他写后台的计划就泡汤了。
没有办法,我也找不到其他做后台的朋友,所以自己买了一本PHP的入门书籍,啃了大约两个周就正式开搞。写项目那会儿基本上是白天写一整天,晚上写到凌晨,虽然很累但是并不会感觉到枯燥,可能是因为事情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所以做起来特别上心。一个月之后,App上线。我把这个项目写进了我简历中,然后继续投简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4600/da444b7797e858c7.png)
时间来到了12月份,此时租房已经到期。我住的地方由大兴亦庄搬到海淀北六环附近,一个在培训班认识的朋友那里。他租了一个小次卧,但是自己没有住,一直在一个北京朋友的家里住,所以次卧一直空着,我就搬了过去。就这样我从那里一直住到17年3月份,直到我离开北京,期间朋友也没向我收过房租。因为当时身上几乎没什么钱了,所以那个时候白天没有面试的时候就瘫在床上,能不起床就不起床,尽量不活动,实在饿的不行了就去小区里买三块钱的鸭肠,两块钱的饼对付一下,再或者在小区里吃一碗6元钱的馄饨,通常这一餐都是晚上吃,饮食不规律的习惯就从这里开始形成了。
任风吹 任它乱,毁不灭是我 尽头的展望,吹啊吹啊 我赤脚不害怕。
16年底至17年初的这段时间是最难熬的,智联上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几乎让我投了个遍面试却寥寥无几。有时候两周一个面试,有时一个月一个面试。另外,在拉勾投送的简历,几乎都是不匹配。当时还有一句调侃拉钩的话叫“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匹配”。慢慢的我开始变得焦虑、自己怀疑,有时候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不过好在我的自我排解能力比较强,实在丧的不行的时候我就在晚上沿着马路走走,然后在心里给自己打打气。记得有一天晚上,在微博上刷到贾跃亭唱的野子,听完贾总的唱的这一首《野子》。我特么终于忍不住泪崩了,心里满满的都是不甘心、不服气,那一刻我或许能稍微体会到一点贾总唱这首歌时的心情。我觉得《野子》这首歌的歌词写得非常好,特别喜欢上面的那几句歌词,因为我觉得那几句歌词就很符合我当时的处境,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也就是最无可顾忌的时候。后来我在微博上关注了贾跃亭,再后来老贾乐视出事出国造车,国内媒体一片冷嘲热讽,但是我一直相信老贾的车能成,就因为老贾唱的这首《野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4600/92ff4e2c30d65d7a.png)
17年初,有一次跟大学舍友通了一次电话。具体是因为什么通电话记不清了,当时他从浪潮跳槽到一家软件外包公司上班。为什么从浪潮跳槽呢?据他说是因为,所在的部门太适合养老了,从那里呆着没什么意思。正好当时,我也正为找不到工作发愁,索性就提议一起出来创业,具体出来做什么都还没想好。17年3月份,我告别了培训班认识的那个同学,请他吃了一顿饭,然后踏上了回济南的火车。至此,创业之路拉开帷幕。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4600/3a36fbb1a353c104.jpg)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