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戒律

作者: 孤独是孤独者的盛装 | 来源:发表于2020-03-07 07:57 被阅读0次

1.不要假装听。

假装听是有害而无利的,无论你如何伪装,如果对方的话没有兴趣感到无聊,这种假装听不可避免地会在面部表情或手势,知识上表现出来,一旦对方看出你是在假装听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甚至认为你的表现是对他莫大的侮辱。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听对方所讲的内容,可以婉转的要求改变话题,或是找个借口停止交谈。

2.没有太大必要,是不要打断别人的话。

大多数人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打断别人的话,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一般来说,领导者打断下级人员讲话的时候比较多和下级人员打断领导者讲话的时间比较少。在严肃场合你必须打断对方讲话,那么你说完后,要帮助对方恢复被你打断的思维过程。

3.不要带着偏见听人讲话。

偏见是会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的,如果你对某人有偏见,在听他讲话时往往就会带上偏见,从心里认为他的话没有什么吸引力,不值得一听,或者认为他的话句句带刺是针对你而说的,因而你不能客观的听他的说话 其实他的话对你很重要,你也不会从他的话里获得优异的信息,这样会影响你与他的交往,所以在听人讲话时,首先要尽量排除偏见。

4.不要匆忙做结论,通过观察证实每个人都喜欢对谈话的话题作出判断和评价,表示赞许或不赞许,这些主观评价往往迫使讲话者,退居防御地位,因而成为交往的障碍。

5.不要使自己沦陷争论

当你从内心里不同意讲话者的观点时对他的话充耳不闻,不能只等着你自己发言,一旦发生争论,也不能一心只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而把对方的话当耳旁风。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一定要认真听完对方的话完全弄明白你到底在哪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等对方说完后 你再阐述自己的观点。

6.提问题不要太多。

为搞清对方所说话的含义,提出的问题有好坏之处,但是对于具体的需要对方明确回答的封闭性问题,必须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对于那些能鼓励说话者详细说出自己思想的开放性问题,也应谨慎提出提问题,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对方感到压力。

7.不要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

在任何时候也不应该对讲话者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通过这种声明,使对方相信你在听他讲话是多余的。实际上要想准确的知道对方的心情怎么样,感觉如何,这是很困难的。况且这种表示理解对方的答话,导致对方对你产生怀疑,是谈话很快终止。

8.对,带有情绪的话,不要过分敏感。

在听情绪激动的人讲话时要小心谨慎,不要受他情绪的影响,而应集中精力体会他所说的含义。如果你自己也受对方情绪影响,却妨碍你对必须真正了解的东西的理解。

9.别人没有提出要求时,不要出主意。

一般来说,只有那些从来不帮助别人的人,才会主观的出一些别人不需要的主意。但是在人家真心实意的向你请教的情况下,就要弄清楚对方到底要求你出什么样的主意。

10.​不要以沉默代替听

有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管对方说什么,他总是一言不发,表面上看起来在听,实际上他已经沦陷思考,对,人家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当别人说完了问他的看法时,他吱吱呜呜不知所措,只好承认自己刚才走神了,这样就不利于交往。​

相关文章

  • “听”的戒律

    1.不要假装听。 假装听是有害而无利的,无论你如何伪装,如果对方的话没有兴趣感到无聊,这种假装听不可避免地会在面部...

  • 观听的过患

    和杀生、邪淫等戒律不同,由于歌舞观听这条戒律并不违碍他人,一直不为我所重视,我觉得这个戒律持不持关系都不太大,所以...

  • 次第花开

    今天听《次第花开》,被很多优美的言辞击中: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摆脱社会的惯性。 2)戒律不是束缚,戒律是...

  • 曲中人

    初听不知曲中意 ……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 再听已是……。

  • 论创业的戒律精神

    戒律精神是上次长沙会议是听开哥分享的概念,深夜与开哥、连杰论戒律精神到凌晨3点多,醍醐灌顶,开悟了不少! 我是一个...

  • 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戒,才失去了生命的健康和自由——雪漠《空空之

    不懂戒律,不明戒律,不守戒律者,很难成就。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把智慧看成一根点燃的蜡烛,戒律就好像四堵...

  • 戒律

    1

  • 戒律

    道学表面看起来微,实則不微!因为元始天尊之法的核心就是护持自己的法体!就是戒律!外不入内,内不缘外是道法的...

  • 戒律

    何为以戒为师? 依法不依人?

  • 戒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的戒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vf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