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思维行为的分析
思维逻辑的五个步骤
1.感受到的困难,难题。
2.它的定位和定义。
3.想到可能的答案或解决办法。
4.对联想进行推理。
5.通过进一步观察和实验肯定或否定自己的结论,即树立信念或放弃信念。
在感受困难时,困难往往就已经相当清楚,因而马上就可以考虑能用什么办法给予解决。但也可能是首先只感受到有困难或麻烦,但还不明确问题是什么,需要第二步再界定问题之所在及其性质。
这第二步的存在与否,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到思维的用心深浅,是严谨推理还是只随意思索。若是不经过苦心判明困难的性质,那么对解决困难的联想就多多少少是随心任意的。
试想一个医生给人看病。病人会首先诉说自己有任何不适,医生凭经验还会看出病人身上的另一些症状。这时候医生会联想出集中可能的疾病,然而医生若是不再进一步检查就过早下结论,就太缺乏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了。一位能干的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止自己先入为主,甚至是有意防止自己过早形成很明显的看法。审慎思维的实质就是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要查清问题的性质,然后才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个因素是联想。一个问题出现时,其情况会要求人们想到某些并不存在在眼前的事物。联想是推论的核心。从现有事物想到并非现有的事物。因此多多少少带有推测、猜想的性质,是思维的跳跃 无论多谨慎都无法绝对保证它的正确。联想到但还未确认的结论还只是一种想法。
对问题有任何一种想法时,进一步思索它的意义,这一过程就称之为推理。从一定的事实推论出一定的想法后,就要对这想法加以推理。
最后的结论,就是对联想到的一种看法给予证实。在此之前,一种看法还只是假定性质的。若是经过推理,发现这一假定所要求的条件都已具备,而于此相对的可能性均不存在,那就几乎不用怀疑的接受这一看法,使之成为信念。
在整个这一过程的开始和结尾,都要进行观察。在开始,要观察清楚问题或困惑是什么性质;在结尾,则要观察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在这两头之间,则是动脑筋思索,先是推测、联想出可能性,然后再进行推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