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定义
《我们如何思维》,书中的几种常见的对于思维的定义。
1.广泛但不严谨的定义:思维是头脑里有过的任何想法。有意义的思维是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前后呼应的系列想法。
2.广义的角度:思维是指我们对于自己并未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的想法。(例如,并未见到/听到/嗅到/接触到。)
3.思维是人们根据某种征象或某种证据而得出自己的信念,但这种根据本身并未经过检验。
4.思维是人们根据某种征象或某种证据而得出自己的信念,且这种根据已经受过检验。
在汉语当中,思维有一个更加简单的讲法,就叫“想”,“想”就是对思维的一种更口语化的表达。
思维的四个层次
1.胡思乱想
第一重意义上的“想”实际上就是胡思乱想,什么想法冒到你脑子里就算想了。
比如“我和朋友要讨论一个很重要的商业谈判,如果第一次谈判就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客户会不会觉得我是一个笨到连走路都会走错的人?他怎么会放心地把这个案子交给我去做呢?不把这个案子交给我,我就接不到这个单,接不到这个单的话我的房贷怎么办,车贷怎么办,女朋友会不会和我分手……烦死了!”
这时,各种各样的想法会涌入你的大脑。这些想法彼此之间并没有很清楚的连贯关系,而且这些想法并不有助于你解决问题。
请注意,杜威哲学的一个恒久命题是:思考是为了做事,是为了解决问题,你不要去想这些没用的。所以你此时的胡思乱想,也就是第一重意义上的“想”,是被杜威所否决的。
不过胡思乱想也有好处。有时候你在胡思乱想的时候,脑子里会有些脑洞,有一些解决问题的奇葩想法,可能也是从胡思乱想里面产生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进一步的思维把它加以整理的话,这些脑洞也不能发挥很大的效益,所以我们要从第一步的胡思乱想,过渡到第二步。
2.自说自话
第二步就是“自说自话”。自说自话就是你开始想了,但是你想的这件事情虽然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但这个连贯性并不能保证你想出来的事情和实际的事物是相互匹配的。
举个例子,你在要和客户见面的路上因为某些原因迷路了,迷路了以后就陷入了惶恐之中,然后你脑袋就开始想你给客户留下不良的第一印象以后,你在职场上可能遭受的一系列后果。这个想法越想越系统,越想越严密,已经可以编出电视剧的剧情了。这个想法是个连贯的想法,但是还是没有解决问题,你还要进一步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3.形成信念
成年人如果产生了连贯的想法以后,也就是自说自话这个阶段以后,就要进入思维的第三阶段了。第三个阶段叫“形成信念”。
什么叫“形成信念”呢?信念就是指有一些确定的想法你必须要成立下来。
比如接着刚刚自说自话的例子说,你跟客户见面迟到了,然后你确定了一个信念,这个确定的信念就是指你现在已经给客户留下了一个很不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想办法来弥补损失了,比如在谈判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可以示弱,放弃有些利益点使得这个案子仍然可以做下来。这些想法就是你形成信念的一个阶段,所形成的想法对你下一步的工作是有用的。
请注意,你自己觉得靠谱的事情叫“信念”,你自己觉得靠谱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它真正靠谱。因为你觉得这样做靠谱,但是别人未必觉得这样做靠谱。所以你要从自己觉得靠谱这个阶段进入人人都觉得靠谱这个阶段,这事才算做成了。
4.形成知识
所以我们就要进入最后一步的“想”了,就是要“形成知识”。
“形成知识”首先是要建立在一定信念的基础上的,同时它要和真相符合,又要得到相关证据的支持。所有这些条件满足了以后,你才能说这是知识,否则的话这只是你的一些主观的想法,就不能算是知识了。如果你要说这是知识的话,你就要拿出一个证据。
举个例子,比如我有一个想法,我就要分享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这本书。那么我要讲这本书的话,我有一个基本的信念,就这本书大家要听。但是这个信念本身是不是知识还不确定,我要把这个分享做出来以后上线了,然后要看大家的反馈,点赞是多少,留言是多少,留言当中有多少人是喷我的,有多少人是支持我的,有多少人是提出一些改进意见的等等。根据这些反馈意见我就能够形成一个证据库了,根据这个证据我就可以说选这本书来讲是对的还是错的。如果没有一个客观的证据考量的话,那就是我的主观信念了。
这就意味着思维这件事是和行动联系在一起的,你不通过行动来收集、评估证据,就没有办法为下一步的思维提供养料。这也体现了杜威哲学的要点:思在做中,做里面有思,思和做两者是紧密结合的。
思维的作用
讲到这里大家就要问了,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一种很低级的思维,不是按照这四步走的策略一步步把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我们就是不思考,做懒汉,日子不是过得也蛮好的吗?
杜威就会告诉大家,这样做会让大家的生活水平非常低,限制在动物的水平上而没有办法进入人类文明的水准。
1.避免单纯冲动,为事态的长久发展做准备
比如第一点,思维能够避免大家仅仅受到单纯的冲动的支配,而能够为一些长久事态的发展做好准备,这样从长远来看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利的。
举个例子,一个在缺水地区生活的动物,突然面对一场瓢泼大雨,它会怎么做呢?它当然会痛痛快快地喝一通,喝完以后就只能消极地等待下一场大雨,什么事也做不了。
但假设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缺水的环境中,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因为我们能够思想,我们就可以预计到我们这张嘴是没办法把这些雨水全部喝完的,而这些雨水如果储存下来的话,可以对我们日后战胜干旱的斗争产生正面的效用,因此我们就会造蓄水池把这个水给储存起来。造蓄水池这件事情有可能不是在干旱时期做的,但是它恰恰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旱季得到充足的水量,使得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你看,动物就享受不了这个好处。
2.安排出各种人为的标志,避免走弯路
第二点,正是因为人类有思维,所以我们能够通过人类的思维安排出各种各样的标志,这些标志可以避免我们人类两次掉到同一个坑里面去。
举个例子,比如在丛林里面有一个地方有片沼泽地,有一个小伙伴陷到里面淹死了,我们人类就会在这里竖一个警告牌,上面说这里有沼泽地,大家得小心,那么以后的旅人经过这一片沼泽地的时候,看到这个警告牌就不会陷在里面淹死了。
但是动物就没有这个本事,前面一头野猪进去淹死了,别的野猪看了以后也就走开了,它们没有能力在这里竖个警告牌,用野猪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别的野猪不要再进去了,这就使得这些动物只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循环往复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尤其是循环往复地犯着同样的错误,文明就没办法进步了。而人类的文明的要点就在于,我们有能力通过设立这样的警告牌来警告后世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3.有系统预见的可能性
那么思维还有第三个作用,它可以赋予一个普通的自然事物以不同的价值和地位,这样能够方便我们活用这些自然事物。
比如石头就是石头,但是司马光看到石头,就知道能够用它来砸缸,把里面的这个小朋友给救出来。如果司马光在船上的话,他还知道石头是可以用来做压舱物的。你看石头这个妙用就非常多。让任何一个物件同时发挥几个用处的本事,只有我们人类有,因为我们人类能思维。
所以说,思维很重要,没有思维就没有人类文明。
总的来说,思维的本质就是帮助大家把事情做成的一套思维工具。但是要把事情做成,思维本身就要分四步走——第一步是最简单的,就是胡思乱想;第二个就是自说自话;第三个就是形成信念;第四步是形成知识。
思维能力如果不形成的话,咱们的生活有可能就会长久停留在动物的水准。只不过这话并不意味着人类天然就具有思维能力,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进入思维训练阶段的话,我们的思维就只会停留在一个比动物略高的水准,这样我们就会跌到各种各样的坑里边。
好啦,
今天就到这里
周六了
祝,快乐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