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是西汉文景时期的名臣之一,司马迁评价说,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袁盎不好学是真,善于领会上意是真,常常引经据典、慷慨陈词也是真,但司马迁说袁盎的所作所为是出于“仁心”却未必是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1883/0d861cbdae352253.jpg)
1、说一套做一套
袁盎曾对汉文帝说,周勃这种人只能称功臣,却不能称国家重臣。因为国家重臣要能够与皇上生死与共,而当年吕后掌权,诸吕擅自称王,致使刘氏江山命悬一线时,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挽救。所以,袁盎建议汉文帝对周勃要讲尊卑礼节,不能对周勃采取恭敬的态度。
绛侯周勃在平定诸吕之乱、辅立汉文帝时功劳甚大,汉文帝即位后,升任周勃为丞相,对周勃十分恭敬。而周勃本人也有点居功自傲,每逢退朝时,神态趾高气扬、踌躇满志,不知低调做人,确实有不妥之处 。
不过袁盎说周勃在诸吕之乱中,未能匡正挽救刘氏江山,却也有失公允。且不说当时周勃当太尉实际上有名无实,单说后来平定诸吕之乱时,要不是周勃冲进原本由吕氏控制的北大营,振臂一呼,并居中指挥、调度,刘氏江山还真可能就不保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1883/9b6fd35d9ccd890c.jpg)
所以,周勃对维护汉室江山的功劳是毋庸置疑的。而袁盎却敢于颠倒黑白,否认周勃功劳,怂恿汉文帝摆出天子架子,疏远周勃,根本原因是,他揣摩出了汉文帝本人对周勃有意见的心意。
经袁盎这么一说,汉文帝对周勃的态度从此发生了变化,逐渐威严起来。后来,汉文帝干脆找了一个借口,把周勃的丞相之职给罢免了。
袁盎以周勃不能阻止诸吕乱政、维护汉室江山来指责周勃不是重臣,那么他自己在汉室江山面临危机时,又是如何做的呢?
袁盎曾被汉文帝任命为吴王刘濞的丞相。临行前,他的侄子袁种对他说:“吴王骄横,时日已久,国中多有奸诈之人。如果你要是敢于揭发他们的罪行,他们不是上书控告你,就是用利剑把你刺死。南方地势低洼潮湿,你最好每天喝酒,不要管什么事,时常劝说吴王不要反叛就是了。像这样,你就可能侥幸摆脱祸患。”
袁种的这番话,明显是一种万事不理、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客观上纵容了吴王刘濞的不轨行为,对于维护汉室江山十分不利,不是袁盎所谓的国之重臣所应该采取的态度。但袁盎当时还是采纳了袁种的策略,因此得到吴王刘濞的厚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1883/d512c2090425f646.jpg)
2、替文帝文过饰非,嫁祸于人
淮南王刘长是汉文帝的弟弟,因参与谋反被抓,汉文帝下令用密闭的囚车将他贬谪去蜀地。袁盎劝谏说:“陛下向来娇纵淮南王,不稍稍加以限制,以至于落到如今地步。现在陛下又突然摧折他,淮南王为人刚直,万一在路上遇到风寒死在半路,陛下就会被认为以天下之大却容不得他,而背上杀死弟弟的恶名,到时怎么办呢?”
但汉文帝不听,还是照办了。后来淮南王果然绝食死在半路,这个消息传来,汉文帝不吃不喝,哭得很悲哀。
袁盎得知后,马上向汉文帝叩头请罪。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袁盎明明说对了,为何还要向汉文帝请罪?
我们先来看看史记中记载的汉文帝与袁盎之间的一段对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1883/d5677f82737f7cd5.jpg)
汉文帝说:“因为没有采用你的意见,所以才落得这样。”
袁盎说:“皇上请自我宽心,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难道还可以追悔吗!再说陛下有三种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件事不足以毁坏您的名声。”
汉文帝问:“我高于世人的行为是哪三种?”
袁盎说:“陛下在代国时,太后曾经患病,三年时间,陛下不曾合眼,也不脱下衣服睡觉,凡汤药不是陛下亲口所尝过的,就不准进奉给太后。曾参作为贫民尚且难以做到这样,现在陛下作为君主却实行了,比起曾参的孝来那是超过得很多了。诸吕当权时,大臣独断专行,而陛下从代地乘坐六辆下等马拉的车子,奔驰到祸福难料的京城来,即使是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比不上陛下。陛下到达代国在京城的客馆,面向西两次辞让天子位,面向南坐着有三次辞让天子位。许由辞让天下也只是一次,而陛下五次将天下辞让,超过许由四次之多啊。再说陛下贬谪淮南王,是想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所以他才病死。”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1883/fe85056c58d58d54.jpg)
在刘长之死中,汉文帝没有听取袁盎的意见,做得确实不够厚道,所以,刘长死后,汉文帝十分内疚,害怕因此损害自己的名声。
袁盎显然看穿了汉文帝的心思,所以他一见到汉文帝,马上叩头请罪,将罪责揽在自己的头上,马屁功夫之高明,令人叹服。更加令人叹服的是,袁盎说汉文帝有三种高于世人的行为,这三种行为证明汉文帝是有德之君,不会狠心杀害自己的弟弟刘长。
那么刘长是什么死的呢?袁盎接着又帮助汉文帝精心编了一个故事,说刘长之死责任在官吏护卫不周,不在汉文帝。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可怜那些负责押送刘长前往蜀地的倒霉蛋官吏,被袁盎的一席话,被汉文帝的一声令下,大好头颅就此纷纷落地。
袁盎通过替汉文帝文过饰非,嫁祸于人,帮助汉文帝摆平了刘长之死这件事,因此更得汉文帝之器重,从此名声大振。
但袁盎如此作为,怎么能说是他是以“仁心为质”,做事出于仁心?又如何能称得上是正人君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