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苏大学婚姻育儿心理
“我还是一个孩子啊,童年却在10岁结束了”

“我还是一个孩子啊,童年却在10岁结束了”

作者: 李晓木 | 来源:发表于2018-04-04 09:40 被阅读409次
图片源自网络

01

我觉得所有人都要去看看《怦然心动》这部电影,它是礼物,给了所有人一份如何“为人父母”的珍贵参考。

电影拍的很唯美,油画般的基调,清新的场景,干净的音乐,没有大苦大悲的剧情渲染,只是讲两个孩子的初恋,却让我不知不觉湿了眼眶,一次又一次。

它最打动我的不是爱情,是女主角朱莉迷人的家庭。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男主角布莱斯的父母嘲笑朱莉一家的贫穷,让朱莉特别的伤心,她的父母也因此在饭桌上激烈的大吵。

但同时他们又对朱莉说:“我们会解决好,这不是你的错。”在朱莉睡觉之前,爸爸和妈妈分别去安慰她,表示他们是很相爱的,告诉她一个家庭因琐事而争吵是非常正常的。

那一晚朱莉睡得特别的安心,觉得妈妈很不容易,爸爸也很不容易,但是生在这个家庭的自己又是多么幸运。

而反观男主角布莱斯的家庭,他们是典型富裕的中产。但是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似乎都有一堵墙,谁也不愿意主动开口说话,氛围总是很压抑。

原来,相爱的父母胜过富有的父母。

通过两个家庭的对比,显而易见朱莉更幸福。

02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好朋友棉棉。

棉棉的爸爸一直有情人,妈妈常年婚姻冷暴力。

为了各自的仕途,她的父母虚假地维持表面的和平。棉棉不能和朋友说,要保持自己幸福公主的假象;不能和亲人说,不愿让他们担心;也不能和同学老师说,害怕把她当做弱势群体。

“我那时还是一个孩子啊,童年却在10岁结束了。”棉棉悲愤地对我说。

棉棉今年33岁,也有了交往6年的男朋友,却极度恐婚。她觉得组成家庭就是建造冰窖,虽然男朋友的父母抱怨不断。

原来父母关系的处理,真的会影响孩子的幸福。

记得谢霆锋和张柏芝结婚的时候,他曾和媒体说,希望他们能够藩篱父母离婚的命运。

当时我听了这句话就莫名心酸,能感觉到因父母婚姻的波折,他们所“根植”的阴影,其实从骨子里两个人是不相信婚姻的,所以才有了“希望不离婚”,这个听起来很“别致”的新婚心愿。

心理学家早已证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的关系,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了。

有一份调查显示,在80、90的适婚青年中,有76%的人恐婚。

很多网友说是无法满足对方提出的物质条件,或者婆媳关系难处。其实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父母关系的阴影。

很多恐婚族见多了父母“不堪言状”的婚姻,当他们的爱情慢慢呈现出现实的一面时,他们就开始惶恐不安。从本质上就不相信长久的、美好的婚姻。于是会出现找补和错位心理,极度缺少安全感,甚至会毁了一生。

因为他们的成长中,缺失了婚姻美好的榜样。

一对不相爱的父母,他们一定是在需求、价值观以及“自我”等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比如夫妻的婚姻动机都是利已,认为爱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付出和尊重;对方处于痛苦之中,不安慰,不帮助,这都大大加速了婚姻的崩溃。

婚姻的失败,除了两个人性格不合以及客观因素,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品格的缺失,比如尊重,比如责任,比如宽容。

孩子能学到什么呢?孩子会幸福吗?

03

英国有一对普通夫妻,从相识到离世,相爱相守走过43年。

他们不过是一对再平凡不过的夫妻,工资水平甚至连平均线都达不到。一笔房贷,陪他们走过了小半辈子。站在高档餐厅门口,总是彼此安慰说,咱们下次肯定能来。

在儿子的记忆里,他们却总是那么喜悦,完全感受不到对现实贫苦的一丝抱怨。躺在只放了几把椅子的新卧室里,穷开心到好像住在宫殿一般。

夫妻两人一起更换老旧的煤气灶,一起整理小花园,一起慢慢装饰房间,打扫的纤尘不染。

他们深爱彼此,深爱着家,让他们的儿子总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

后来儿子有了极为美满的家庭,成了著名漫画家。他把父母的故事画成了漫画,一笔一画间,都为父母的爱情深深骄傲着。

这对英国夫妇告诉我们:相爱是丰富的高贵,是精神品格,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04

为什么说小孩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是拥有相爱的父母呢?

因为父母是孩子人生观的第一任老师。

不仅仅是因为家庭氛围和谐,生活比较舒心,而最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延续了父母身上所拥有的“相爱”品格。

父母相爱,它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精神的“托底”。是在最无助和最沮丧的时候,能够有人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和你共同承受命运的转折。

于是孩子学会了责任。

父母相爱,它的存续不是控制,不是占有,而是面对生活在一起的另一伴有种深刻的“卷入”。丈夫真正需要的不是“保姆”,妻子需要也不是挣钱机器,而是相知相惜的伴侣。

于是孩子学会了尊重。

父母相爱,它依附的不是道德,不是伦理,而是爱情之中包含的那一份“找乐”。有些话就是愿意和你说,因为和你说才有意思。愿意和对方聊天,这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于是孩子学会了沟通。

周国平说:“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思考问题,这个学习的场所不在课堂而是家庭教育。”

事实上,我们的很多的选择动机,都来自于孩童时期和父母相处的耳濡目染,马斯洛发现了这一点后,曾经要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而遭到妻子凶狠的警告。

所以父母之间,哪怕是偶然的片言只语,都会是孩子人生中很重要的、甚至决定命运的一课。

孩子慢慢地就学会了理解、宽容、付出,或者自私、偏执、冷漠……

所以,我们在寻找伴侣的时候,不仅仅考量物质和背景,更要注重三观和人品,还有最重要的“彼此真心”,而不是“将就”和“差不多得了”。

因为这不仅关乎于你,也是你未来孩子,最好的选择。


相关文章

  • “我还是一个孩子啊,童年却在10岁结束了”

    01 我觉得所有人都要去看看《怦然心动》这部电影,它是礼物,给了所有人一份如何“为人父母”的珍贵参考。 电影拍的很...

  • 酿一个12岁的梦

    啊! 酿一个12岁的梦 12岁意味着一个小孩子结束了他的童年生活 步入了青春时代 童年也只能化作回忆,慢慢想起……...

  • 连载—清河镇女孩(1)

    当一个孩子懂得了忧愁,他的童年也就结束了。 ...

  • 话童年 敬童年 追童年——2017级7班“六一”儿童节庆

    孩子们的童年是远没有结束的,但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最后一个“六一”,却在七年级时如期而至。 孩子们追问...

  • 童年结束了

    今天,我的最后一颗乳牙被拔掉了。这次,我与我的童年正式告别了。十一年,多么漫长又短暂的时光啊。童年结束,再过一年小...

  • 城南旧事——读后感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故事结束了,小英子也告别了她的童年生活,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是啊...

  • 还是结束了。

    还是结束了。 我猜到了开头,也猜到了结尾。但是,当这一刻真的来临的时候,还是有些错愕:这么快? 是的,很快。不到两...

  • 还是结束了。

    还是结束了。 我猜到了开头,也猜到了结尾。但是,当这一刻真的来临的时候,还是有些错愕:这么快? 是的,很快。不到两...

  • 我还是个孩子啊

    隔壁家的胖妞,整天爸妈围着转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笑嘻嘻的把我望 我只能拿着你们过年买的光头强的玩具枪,独自悲伤...

  • 快结束了啊!

    再过一个星期,我就会从一个学生转变成社会人士,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是自己能经济独立了,还是自己长大了,还是自己终...

网友评论

  • KeithZhihui:很好的分享和提醒,现在很多由原生家庭引发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年轻人! 其影响力远超我们想象!
    李晓木:@KeithZhihui :heart::heart:
  • 乌丫丫:同意你的观点,父母是孩子人生观的第一任老师
    李晓木:@乌丫丫🌹

本文标题:“我还是一个孩子啊,童年却在10岁结束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ah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