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和一位诗人成了同事。
他的才华,他的坚持毅力,让我深深的佩服。
他给自己的简介是这样写的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非自由写作者。甘肃省作协会员。在市县内,有过几枚头衔,比如说主席、副主席、副会长、副社长、主编、副主编之类。曾经以诗歌面世,现在以经营杂碎为主。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也马上成为过去式。突然发现,非虚构写作,直面现实,记录生活,也是一种智慧和情趣!
他就是诗人刘新吾。他的主业是一位老师,以教书育人为乐事。
家乡的蓝天刘老师闲暇之余经常写微博,经营微信公众号。他的公众号是“新吾茶馆”。里面有三块内容。一是他的诗歌,二是他的散文,三是他的杂碎。他的公众号里有一千二百多篇作品,所有内容都是原创。
刘老师常说,他就是一个草根。他的原生态笔记,他称之为“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
这可以说是刘老师的生活随笔吧,他称它为原生态笔记。这部分作品真称的上是原生态的,内容非常庞杂。
有生活的实录,有人生的感悟,有对热点新闻话题的关注评论,也有心灵鸡汤。
刘老师写杂碎有一个原则就是每则就写140个字。他刚开始是在QQ空间的说说写的,只能写140个字,后来就成习惯,坚持下来了。
看他的杂碎,就如一副副生活画卷,将刘老师的生活真实地还原在你面前。这里你可以看到他的教学,看到他的坚持写作,看到他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看到他每日的美食,看到他教子,看到他夫妻和谐相处,看到他家庭的幸福美满。
这里还有兄友弟恭,孝敬老人的日常琐事。还有他与朋友交往,小酌怡情的聚餐趣事……
刘老师写这些笔记他称之为写作业,每天规定自己要写六到八则。如果哪天情况特殊没有完成,第二天他必定补上。
就这样一直坚持,一坚持就五六年了。对他这种写作方式有人颇有微词,说这种碎片的豆腐块有什么意思,让他重点写文章,写诗。
可刘老师只是微微一笑,说他就是一个草根,就喜欢这种平凡生活的实录,原生态的记录比什么都强。等老了翻开这些笔记,自己的半生就都展现在眼前,是多么有意义的事。
刘老师不管外界如何评价,他一直不忘初心,坚持着。
刘老师还一直扶持指导后学。
刘老师很忙的。他平时要上课,还主持学校的《沙星》文学社,主编《沙星》刊物。他因为担任一些社会职务,时不时要去开会,要陪同客人经常出差,还要参加作协书画等活动。
尽管如此,有两件事他始终坚持:一是走路锻炼身体,每天两万步,早早起床,每天早晚坚持;二就是写他的杂碎,从不中断。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指出。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最后的收获就在哪里。
而走出那些毫不费力的人生,翻越崇山峻岭,终究遇见的是一个更丰盈的自己。
刘老师的坚持让我感动。更给人以启迪,小事坚持做到了极致就是不平凡。
让我跟随刘老师的步伐出发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