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学堂开学以来,我们接待了一些来访的家长,有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很关心:没有教材你们教什么呢?
了解华德福教育的家长自然会知道,华德福教育的主课是呼应孩子的意识发展状态而确定的,比如一年级主要是讲童话和民间故事,二年级的主题是寓言、传说和圣人故事,三年级是创世故事。
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的三个孩子,分别是小Y,六岁,幼儿园提前毕业;小J,七岁半,一年级;小M,8岁,二年级。这个一二年级的混龄班,这个课要怎么上,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按照他自己的步调去学习和进步?
在这里,我想仅仅从实践的角度,从我们的正在探索的教学中,去分享语文课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的过程。
语文这个科目教什么?我认为有两大方向,一是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孩子们对母语的学习和掌握,是学习其他所有科目甚至是未来生活的基础。另一个是精神,我们常常说人文精神,其中包含着健康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包含着一个人心灵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当然也包含着道德精神。而我们的课程设计,涵盖了这两个方面,不轻视前者,同时也对后者尤为重视。
没有特定的教材去依循,在我面前的却是浩瀚的文学之海,我知道九岁以前的孩子适合听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以及圣人故事,可是这么多的文本材料,我该怎样来挑选呢?
有一天我从《佛陀传》中读到这样一个小故事:这是关于一只鹿,一只乌龟和一只喜鹊的故事。佛陀说这只鹿是他的前世,有一次它不慎落入猎人的陷阱,危及时刻,它的朋友乌龟和喜鹊竭尽全力去救他,后来鹿逃脱了,可是乌龟却被猎人抓住。这次轮到鹿想办法去营救乌龟。最后,三个好朋友因为彼此互相帮助,都安全地逃脱了。
读到这个故事时,眼前浮现三个孩子每天吵吵闹闹的争执画面,他们因为刚刚认识不久,彼此还没有没有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因此矛盾争端不断。佛陀讲的这个故事难道不是最适合这三个孩子目前的状态吗?我希望他们能够在故事中领悟到一些真挚的情感和智慧,在动物的世界里看到自己,感受到友情的珍贵。
于是这个故事便成为了语文版块的第一课。这个故事陪伴了孩子们一周,他们以两种方式听了这个故事,一是叙述的方式,二是剧本对话的方式,他们也尝试一起来复述故事,背诵老师编写的故事诗,学习其中的字、词和成语,在主课本上画出故事图景,把学到的字词写到主课本上。
我们这样学语文(一): 没有教材学什么 我们这样学语文(一): 没有教材学什么 我们这样学语文(一): 没有教材学什么在蜂蜡课上,他们尝试用蜂蜡捏出鹿,乌龟和喜鹊,每天下午的最后一堂主辅课,排练这个小戏剧。三个孩子刚好是三个动物的角色,这一切,神奇般地刚刚好!
我们这样学语文(一): 没有教材学什么一个星期之后,当我们要进入下一个故事时,孩子们也做好了准备来演这个偶戏。为此,我们一起来准备道具,布置场景。
我们这样学语文(一): 没有教材学什么第一次演出,孩子们非常兴奋,他们自己画了门票,分发给大家。语文的第一课,为期一周,以演出画上句号,随后,我们进入下一个故事,《吞下宝剑的王子》。
我们这样学语文(一): 没有教材学什么这是我们的语文课一个完整的单元设计,以故事为中心,用艺术化的教学方法,绘画,泥塑/蜂蜡,诗歌,歌曲,戏剧等等方式,让充满精神内涵和富于想象图景的故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到孩子的心里,去引领它们的精神成长,去滋养它们的情感世界。
两个月之后,当我们看到三个孩子的相处越来越和谐,他们越来越能包容彼此,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争执越来越少时,这也许就是故事的魔力吧。在孩子心中播下种子,浇灌它,等待它们慢慢发芽。
如果说,编写全国统一语文教材的专家以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纲,编写了适合所有孩子的教材,那么,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以对所教育的孩子的了解,来选择适合他们独特特点和需要的故事文本。它不够成熟也不够完美,但是却是基于老师与孩子之间的真诚的情感链接而创造,而这些专门为“此时此地”的孩子设计的“教材”,它可以借鉴,却不能被复制。
一个华德福老师,带着他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创造力,最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每一个孩子真诚的兴趣和不断加深的理解,去塑造每一个教学过程,去引领每一个孩子的精神和学识的成长—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